赵瑞霖曾经执教数十年。
赵健(左)指导学生做体操动作。
大学新的学期开始,潍坊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赵健也开始忙碌起来了。在这个三代11人的家里,开始忙碌的不止赵健。“家里11口人,有8人是老师,我和妻子在潍坊,女儿和大哥大嫂在北京的高校,父母和妹妹在济南。”赵健一大家子虽分处三地,但相同的职业,让这个家庭彼此联系得更为紧密。但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家庭成员远不止这11个人。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尹明亮 王凯
三代为师
新学期开始,学生尚未全部返校,但潍坊学院体育学院院长赵健的教学已经在进行了,为学生示范动作,在双杠之上翻腾,标准的动作中看不出这已经是一位即将迎来自己第36个教师节的老教授。
36年,始终处在教学第一线,在赵健看来,这都是自己的本分。“从小就在这种认真从教的环境中耳濡目染。”赵健说,在他们家,老教师不止他一个,教师更不止他一个,“每个人都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一分子,在自己的位置就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赵健的父母如今住在山东财经大学燕山校区的家属楼,这对分别已经92岁高龄和88岁高龄的夫妻,便是赵健口中那两个真正的老教师。新中国成立之后,当年的两个年轻人相继成为老师,从教生涯辗转多地,从济南到菏泽,又从菏泽到济南,如今两人的两个儿子、儿媳、女儿以及大孙女也相继成为人师。
“一家11口人,8人都是或曾经是人民教师。”拿着一家人的合影,一个个介绍着,赵健的父亲赵瑞麟脸上也挂满了自豪,他也曾是一名大学体育专业的老师,母亲田斌则在中学教书育人。赵健是两位老人的二儿子,二儿媳张云华也在潍坊学院体育学院“并肩作战”30多年,大儿子赵明是中国农业大学的教授,大儿媳刘红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女儿赵静是所有儿孙中离两位老人最近的一位,是山东财经大学的一位教学秘书,大孙女则是清华大学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当老师好呀,什么时候都需要教书育人,我们那时候艰苦,是为新中国的教育事业拓荒和奋斗,完成党和国家交给自己的任务,但这些孩子们都比我们优秀,在新中国教育不同的发展阶段,大家工作得都兢兢业业。”赵瑞麟说。
在家里墙上,挂着老人的几幅书法作品,其中一幅便是写给自己大儿媳的,作为中国航天领域的知名专家,两位老人也把她当作这个家里的骄傲。
身正为范
在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赵明这个学期的课程依旧排得很满,一个学期带四门本科课程,总共差不多160个学时,年届六旬的赵明对每一堂课都不敢马虎。“不备课不上课堂,对待每一堂课都要认认真真,这或许也是从父母那儿传承而来的吧。”赵明说,从教近40年,他从未间断给本科生上课。2020年,赵明成为北京市教学名师,但在他看来,这并不算什么。“与父母的从教生涯相比,我们都还差得远。”
“当老师就是平平凡凡,但也要踏踏实实。”虽然深得儿女们敬重,但说起自己的教师生涯,赵瑞麟总说“脑中空空”。“当老师那些年,就是想着完成党和国家安排的任务,就是想着对学生和教学负责。”
作为一位大学体育教师,赵瑞麟当年的《简易田径场地测画》《田径竞赛的组织与裁判法》《田径运动场地》等著作如今都对田径场地的建设等有着指导意义。“要说要求孩子们做过什么,大概也没有,但我希望,当老师要做到两个点,对学生要严格、对教学要负责。”
在每个子女的家里,都收藏着赵瑞麟的一部书法著作,其中关于“师”字,赵瑞麟有着自己的诠释,“肩负重任、教书育人、尽心竭力、为国为民。”关于“德”字的诠释则是“育人品、明善恶、知荣辱、是非分”。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平常的生活中,老人们并不会说什么,所谓传承下来的或许就是一种氛围,是他们一言一行中给子女儿孙们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于自己的公婆,二儿媳张云华一直心怀敬意,对于公公的那本书,她也一直将“师”字和“德”字那两页单独标记了起来。
“自己也已经退休,但即便现在与老人交流起来,也时常会受到启发,当了33年老师,也希望自己能把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传递给每一个学生吧。”张云华说,她也依稀记得当年丈夫赵健带着学生参赛,让她自己每天煮鸡蛋给学生们补营养的事情,“对待学生就像对待孩子一样。”
“有时候开玩笑说,他们两个对他们的学生比对我们这些子女都好。”赵静自小一直是家里最受宠爱的小妹。如今也已经在山东财经大学工作15年,每当面对学生,她总会多出几分耐心。“每当面对学生时,心里也总会出现父母对待学生时的那些画面,有时想想,这也许是从父母那潜移默化学来的。”
学生来寻
在位于山东财经大学院内的家里,除了过节,基本只有两位九旬的老人。但这里安静却不冷清,赵瑞麟喜欢练练书法,田斌没事喜欢活动活动,赵瑞麟退休后创立的手杖健身法也是两人共同的爱好。
此外,这里还不时有昔日学生打来的电话或学生们的来访。
“两人退休30多年了,他们当年的那些学生也算得上老人了,但那些学生依然时常来探望这两位老师,子女不常在身边,但两位老人的‘子女’并不止这些。”赵静说。
2020年5月,独自在家的两位老人迎来了一位冒雨而来的客人,田斌打开门,来客便是一句,“田老师呀,咱们30多年没见了!”
一句突然的问候让老人心情激动,这位访客是几十年前老人在菏泽师专附中任教时教的一位学生。
“这么多年了,特别想念田老师,只打听到她在那边住,不知道是哪栋楼,那天下着滂沱大雨,从上午打听到下午,才找到田老师家门。”这位从菏泽专程赶到济南的学生叫刘洪存,如今也已经60多岁,对于昔日的老师,依旧念念不忘。“那时候家里困难,自己家里纺的棉布,把布拿到学校,衣服都是田老师给缝的,还缝得特别好看。”刘洪存说。
事实上,“刘洪存”并不止一个,在田斌老人的记事本里,保存着一份同学通讯录,那是济南第三十九中学六八级(7)班的同学通讯录,这是老人1970年随丈夫去往菏泽前,在济南第三十九中学教的唯一一届学生,通讯录是大家2006年聚会时制作并送给老人的。
“搬家去菏泽那一年,我读一年级,那天早晨我打开门那一刻,门外都是母亲从济南各地赶来送别的学生,有人早上5点就在门外等着了,那个场景至今都是童年最深刻的记忆之一。”赵明说,纵然父母此后在菏泽一待十几年,但这些学生却一直惦记着这位田老师。“1993年,那时我们都在外地工作,母亲的60大寿也是这些学生们帮着操办的。”
“那是一个特别的年代,身为老师,可能要比他们的父母想得更多才行。”每每见到同样已是老人的那些学生,田斌和赵瑞麟也甚是感慨。“这些年他们都生活幸福,不是我们做了什么,那其实都是教育的功劳。”
家风传承
当自己的儿辈也已渐渐老去,在这个教育世家,也迎来了第三代老师。2020年,家中的长孙女在海外获得博士学位后,放弃了一所国外高校的终身教职回国,如今已经是清华大学的一位副教授。
“科研固然要好好做,但教学一定要做好。”这是赵瑞麟嘱咐孙女的,在他看来,教书育人依旧是教师的本分和最重要的职责。
职业生涯从当年的山东师范学院(今山东师范大学)毕业留校任教到远赴菏泽参与创办名噪一时的菏泽师专体育系,再到返回济南任教于当年的山东经济学院,当过系主任,也当过副校长,是山东省劳动模范,也曾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如果说有点什么成绩,那还是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老师。”赵瑞麟说。
在当年的菏泽师专体育系,赵瑞麟曾担任全国体育系教研组组长,对老师“三严”——严格备课、严格教学、严格考察学习,学生则要“三会”——会做、会讲、会教。那时的菏泽师专体育系,不仅为菏泽,也为全省许多大中小学提供了大批的优秀体育教师。
“我们那一批的学生,后来都是各个学校的骨干。”今年64岁的韩晓惠是济南大学的一位退休老师,她是恢复高考后,菏泽师专的第一批学生,同样身在济南的她每年都会去探望一下自己的老师。
“依然记得他说的那句话,‘宁愿你们在学校骂我两年,不能让你们工作后骂我一辈子’,他的严格、他的慈爱让我们每个学生都受益匪浅。”韩晓惠说。
“一家8位老师,放在中国众多的老师中,我们都是平平凡凡的一员。“赵健说,如今,在培养体育师资的事业上,他也依然在延续着父亲曾做的事情。
“我们在这个岗位上,就要对每一位学生负责,精益求精,脚踏实地,从教30多年,从当年的昌潍师专到如今的潍坊学院,最令我们欣慰的也同样是我们的毕业生撑起了当地中小学体育教育的那一片天。”赵健说,对于他这一辈来说,教师生涯已经所剩无几。
“从没算过都教过多少学生,如果从父母那一辈算起,我们家三代人里面都有人坚守在教育战线上,我们在教育战线上工作的学生更多。某种程度上说,他们也是我们家庭的成员。”赵健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