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世间滋味
2021年09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世间味道》 肖于 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几又

  有些食物,吃着吃着就哭了;有些故事,听着听着就笑了。书封上的这两行字温暖而有力量。味道里有故人,更有亲情;味道里有欢乐,也有惆怅。
  并非歧视,在中国几大传统名菜里,东北菜籍籍无名。除了猪肉炖粉条,数不出更多东北菜肴来的外地人不在少数。作为一位土生土长的东北人,本书作者肖于笔下的猪肉炖粉条、酱茄子、锅包肉、拔丝地瓜、大拉皮等无不是人间美味。这些菜成为东北人共同的深刻记忆,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伴随着人们度过了闯关东和国企改革等重大历史特殊年代,也是艰难时期。每道菜肴的背后,肖于都会精心嵌入一个或几个身边的小人物——菜只是舌尖味道的记忆,打捞记忆的深处,则是一个个小人物命运跌宕起伏的世间味道。
  越是特殊年代,小人物的命运与食物的联系越是紧密。全书共分咸、甜、酸、辣、鲜香五个部分,每篇文章均会写到一道地道东北菜,每道菜后面都会站着作者特别熟悉的身边人,性格迥异,人物形象鲜活。
  咸菜的诞生与风靡,一部分是因为人们追求舌尖上的快感,更多时候则因解决食物紧缺困难的不得已而为之。在东北人看来,咸菜的存在价值因为特殊天气更深了一层。一旦进入冬天大雪覆盖的季节,大自然年复一年带来的诗意,在东北人看来只是平添困惑。虽然入冬前家家户户都会挖地窖储藏蔬菜,但花样少数量也少,咸菜于是在捉襟的冬季餐桌中闪亮登场。更有趣的是,许多咸菜还成了孩子们的一种零食,而腌菜则成了家家户户主妇们必不可少的持家手艺。
  看到山楂酱,会不自觉地触动读者的味蕾。没有吃过山楂酱,但肖于笔下的故事着实会带着许多人走进那个天真烂漫的童年。由于山楂酱常常被人们用来“病号餐”,而肖于打下很少生病,自然也缺了这样的口福。好在姥姥总会呵护外甥女,“你快帮姥姥吃点,姥姥吃不完”。许多经历过特殊年代的人,都有类似的记忆,只不过角色不一定是姥姥。而当年的那些“病号餐”,早就不如童年那般有味道。
  日子是一步步过出来的,所以许多普普通通的小菜赋予了别样滋味。大拉皮的回忆里,总似那菜里暗暗藏着一根针什么的,扎得舌尖隐隐作痛。原来借住在肖于家里的小美和小智,白手起家,齐心协力,靠卖大拉皮慢慢活出了生活的亮色。但日子渐渐活络了的小智步入了人生歧途,拈花惹草,不仅亲手拆散了自己的家庭,也深深影响到女儿的前程。人生就是这样,有时候起色很快,但跌落也很快。这不仅仅指的是小美和小智,还有那个爱喝酒的全儿舅。
  相比之下,爱吃牛肉辣椒酱的小胜则成为正面典型。因为在尚未踏入社会时一次失手致人性命,可以说小胜步入社会的开局简直糟透到顶了。可谁又能想到,握了一手“烂牌”的小胜在接下来的人生中,勤勤恳恳,本本分分,小生意虽然起起伏伏,但日子总还算过得去。生活就是这样,“普通人遇到的好日子就好好过;遇到坏日子就熬一熬,熬一熬,就好了。”家家有一本难念的经,过日子也没有一本人人通用的教科书,关键中的关键还在于自己对日子的认真态度,小智如此,小胜亦如此。
  肖于笔下的这些东北菜肴,有时就像是东北人群像的精神形塑。白菜猪肉炖粉条,这道东北名菜肖于写给了大梁子,而把清蒸哈什蚂写给了他的老婆,也就是老七(侏儒症患者)。这是两个将命运牢牢掌握在手中的普通人,他们经历过普通东北人经历过的困难,但他们从来没有放弃过生活的希望。他们凭借着东北人吃苦耐劳和坚韧,还有热心快肠的优秀品质,一步步将生活过出了精彩,他们最终在城里买了新房,女儿也如愿考取了北京的大学。
  透过肖于的这些质朴文字,也透过一道道具有东北特色的菜肴,读者仿佛看到东北发展的历史烟火画卷。在过去那些“苏联房子”里,每个人都在努力书写着自己特有的人生故事:生活原本只是一道道寻常食材,至于能不能变成未来美好记忆中的佳肴,取决于每个人对日子的态度。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