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12月7日讯(记者 高雅洁) 青岛日前实施新规,适度放宽及完善了“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特困人员认定条件。另外,纳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未成年人不再认定为特困人员,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可纳入救助供养范围。
12月7日,青岛市民政局就新出台的《青岛市特困人员认定实施细则》进行解读。《实施细则》重点对认定条件、认定程序、照料护理、特困人员生活自理能力评估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自2021年12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6年11月30日。据了解,特困人员是指没有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没有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无赡养、抚养、扶养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和未成年人。
《实施细则》放宽了“无劳动能力”的残疾种类和等级。残疾等级为一、二、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二级的肢体残疾人,残疾等级为一级的视力残疾人,认定为无劳动能力。还完善了“无生活来源”的认定条件。特困人员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且财产状况符合当地最低生活保障财产状况规定的,认定为无生活来源。适度放宽了“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认定条件,在原认定范围的基础上,明确规定7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重度残疾人和残疾等级为三级的智力、精神残疾人,本人收入低于当地上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且财产符合当地低保边缘家庭财产状况规定的认定为无履行义务能力。
同时,加强与困难儿童救助、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等其他救助政策衔接。对同时符合特困人员救助供养条件和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认定条件的未成年人,选择申请纳入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重点困境儿童基本生活保障范围的,不再认定为特困人员。对于公安机关已办理户口登记手续、符合特困人员供养条件的流浪乞讨人员,可纳入特困人员救助供养范围。纳入特困人员供养的滞留人员身份查询确认并返乡后,结束特困救助,享受其原户籍地救助保障政策。
据悉,青岛市自2021年1月起,七区城乡和三市城市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1356元;三市农村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为每人每月1020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是青岛市低保标准1.5倍。城乡特困人员的照料护理标准也按比例同步提高,按照自理能力分为三档。与2020年相比,城乡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及照料护理标准均增幅10.1%,截至2021年11月底,青岛市共保障城乡特困供养人员12040人,全年累计发放特困资金2.16亿元。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