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区第三初级中学:
传统文化教育结出丰硕成果“善文化”传承扎根学子心中
2022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学校还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了诸多平台。
  长清区第三初级中学提出了“有善心、做善事、成善人”的育人方向。
     在长清教育界,长清区第三初级中学面向未来精心培育的传统文化教育品牌,“善文化”传承已经形成一大特色和亮点,探索出了一条德育多元模式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之路。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从校长徐民到广大教职员工,都对传统文化传承在读书育人中的作用有着强烈的共识:善文化长盛不衰,贯穿中华文明古今,“人之初,性本善”的理念深深影响着现代人的日常生活,融化在我们的血液之中。“善”作为我们的民族文化特质,应当一代代传承下去,对“善”的精神追求,尤其要体现在青少年的教育上。
  善文化是构建和谐校园的基础,立足地域文化的“以善育人”的教育模式,在济南市长清区第三初级中学焕发着勃勃生机,以“善”为主题的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结出了丰硕成果。
  通讯员 张以国 记者 于梅 

以环境育人
“善”浸校园

  经过六十年的风雨历程,长清区第三初级中学确立了传承、优化和提升的基本工作基调,扎根乡野文化沃土,开创特色教育之路,着力打造善文化,提出了“有善心、做善事、成善人”的育人方向。
  学校坐落于张夏镇驻地,这里民风质朴淳厚、善良勇敢,村民们崇尚“向上”“向善”。莲台山里有着丰富的文化景观,周边自然环境优越,风景秀丽,人们“居善地,守善心,为善事”。基于对地域环境和学校特质的研究,该校有效借助地域文化的滋养,建设了以“善”为主题的校园文化。善文化育人精髓,充分体现在德育多元模式和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上。学校成立了以徐民校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开展以善文化为特色的学生综合素养培养工程。
  学校的标志性建筑“文化长廊”秉承传统之风,在营造校风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学校紧紧围绕善文化建设这一核心,利用有限的校园空间传承博大的中华文明,演绎善文化思想。目前,以善文化为主题的学校文化已完成了三期建设。为了让善文化深入每一位学生的心中,成为每一位学生的行为准则,学校对校园内建筑、景观、设施、环境进行了综合改造,全方位的文化植入,让学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华传统美德的魅力。一面墙壁、一块牌匾都透露着传统文化底蕴,一块绿地、一潭清水都饱含着传统文化风情。校内建筑廊柱及墙壁上点缀着中华传统美德格言,构筑起一道国学文化长廊,学生漫步校园,感受着浓浓的“中国味道”。教室里,精美的诗文图画悬挂于教室墙壁上,班级的“学习园地”还开辟了“经典诵读”专栏。
  校园文化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代表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经过多年的浸润,学生们将“时时有善心,处处行善事,世世为善人”铭记于心。
以课程育人
“善”在课堂

  “善学者,师逸而功倍”,好的课程应该以小见大,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无限的知识。该校注重课程建设,特色高效的课程学习与教育“减负”实现同频共振。课堂不是强灌输,“减负”不是减知识。给学生减轻负担,最重要的是推出优质课程,让学生得以高效学习。
  为在教学中增加趣味和亮点,长清区第三初级中学首先推出了一批优质传统文化课程。学校紧跟时代要求,使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材,在初一和初二开课,由本班语文教师兼任传统文化教师。在教师授课前,全体语文教师会进行集体教研备课,规范并优化了传统文化授课流程。在语文课程基础上,课程深度融入了传统文化知识,在趣味学习中培养了学生崇德向善的精神理念,并能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的不足。
  让学生“知善”,即让学生理解“善”的含义。善文化课程重在对学生进行正确的“三观”教育,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在道德观念上,教育学生懂得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亲敬长光荣;在道德情感上,教育学生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对国家怀有感激之情;在道德行为上,培养训练学生说话要恭敬,尊敬父母和长辈,接受父母和老师的教导,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坚持服务于社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知善”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行为素质,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优秀的品质。
  仅仅局限于室内课程是远远不够的,室外教学课程也是优化知识技能学习的一方舞台。为了丰富学校的课堂教学,拓展农村学生的视野,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学校组织成立了学生野外写作社,充分利用农村特有的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培养学生的写作技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深入探究,学生的写作技能有了明显提升,在学校举办的“与善同行”作文比赛中佳作频出,许多学生还获得了全国写作比赛的奖项。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室外课程,减少了单一固定环境教学的枯燥,呼应了教育部“双减”政策的要求。
  经典浸润人生,文化伴人成长。为提升传统文化德育课程的效力,学校开展了以“问礼寻善,立己达人”为主题的研学活动。三中学子走访东方圣城曲阜,亲临“历史现场”,通过参加开笔礼、成人礼、祭孔大典等方式感受传统文化,他们诵《论语》、穿汉服、拜先师,重拾对传统文化的崇敬之心、敬畏之情。经过深度体验,学生实现了对传统文化从简单认识到深入理解,激发了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研究的兴趣。
  “双减”政策的落地要稳扎稳打一步步实现,好的课程不仅要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还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将传统与现代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学习与践行结合。在善文化的构建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大力培养教师“树师德、铸师魂”是学校师德文化的重点,也是践行善文化的重要条件。提高师德的垂范作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首先,建立健全师德考核监管机制,建设一支高素质、高风尚的教师队伍。其次,要求每一位教师走进学生的生活,宣讲善文化,让学生切实感受教师的精神和思想处处充满了正能量和善思想。再次,学校教师积极争取成为善文化的践行者。他们利用假期进行家访和延时服务,走遍了张夏街道每一个村庄,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
以活动育人
“善”在践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高效的课程集中学习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课外活动则是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领地。
  围绕善文化教育的建设,学校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善形象大使评比颁奖活动”“善文化”艺术节、以“善心善行从我做起”为题的演讲比赛、以“日行一善做美德少年”为题的主题班会评选、“善形象大使暨美德少年”评选等。近年来,学校相继开展了光盘行动、静思行活动、擦亮班级名片系列活动、周行一善活动、“倡导垃圾分类”活动等等,通过活动育人,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明白如何做人,领悟自己的责任与担当。在“周行一善”主题实践活动中,每位学生都尽力做到孝心献父母,爱心献师生,诚心献社会,每周写一篇感恩日记,在社区进行一次公益劳动,参加一次感恩主题活动等。以家庭为单位的善文化主题教育,能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理解“善”的含义。教师鼓励学生在家不但要做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要将孝、善献给父母,积极帮父母做家务。
  学校以“崇德向善”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方面的教育,通过诗文的诵读和传唱不断增强爱国主义精神,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树立文化自信,使学生树立为祖国的强盛而努力奋斗的目标。在“我们的节日——经典诗文诵读”活动中,学生自己进行编排,在本班语文教师的指导下,一个个优秀的节目呈现在全体师生的面前。
  此外,学校还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搭建了诸多平台。书法社团不仅为学生的书写提供指导,同时也重视学生的习惯养成及人格培养,“心正则笔正”,学生在一笔一画中渐渐领悟“规规矩矩写字,堂堂正正做人”的真正内涵。国画社团的学生们徜徉在水墨丹青绘画里,体会中华文化天人合一、物我两忘的境界。剪纸社团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民间剪纸的艺术美,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走近长清第三初级中学的校报,就能走进三中人的心里,了解他们深层次的善文化。透过这个窗口,展现在眼前的是团结协作的领导和老师,积极上进、热爱学习的莘莘学子,青春活泼、充满活力、乐于助人的师生。校报以“善亮”为名,体现了三中善文化的传承。透过它,能看到俯身为父母洗脚,感恩亲情的场景;透过它,能看到孩子们在家帮助邻居孤寡老人的善举;透过它,能看到老师为孩子们缝补衣服时的师生情深……
  徐民校长认为,青少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动力,而善文化教育让师生在感受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时深度滋养了心灵,激活了文化育人新模式。在善文化的引领下,长清第三初级中学将为百年树人增添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