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创新模式 扎实推进垃圾分类
济阳进一步提升全区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
2022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济阳区积极探索实施“一”个联动机制,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因地制宜推进撤桶并点,建设分类亭632处、密闭分类房40处。
     自开展垃圾分类工作以来,济阳区按照“政府主导、属地负责、公众参与、协同推进”的原则,开创“一个机制、三端发力、四面联动”垃圾分类新模式,健全完善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垃圾分类体系,扎实推进全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进一步提升全区生态环境,推进绿色发展。

  通讯员 卢童 刘彦       

“一个机制”形成
联动工作合力

  济阳区积极探索实施“一”个联动机制,有效推进区级牵头指导、部门协调联动、镇街属地管理、社区落实推进的联动机制。
  组建“双组长领导小组”一个架构。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担任“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从实际出发,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职责分工、细化责任、层层推进,形成了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坚持“部门管行业、镇街管属地”两条主线。坚持“管行业就要管垃圾分类”的原则,加强行业内监管,发挥公共机构示范带动作用;落实镇街属地管理职责,加大宣传培训力度,推进投放管理责任人制度全覆盖,健全政府推动、全面参与、属地管理的基本体制,有效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坚持“N”个社区共同推进落实。社区在动员居民参与社区垃圾分类的过程中,注重使用情感资源与技术支撑双重手段。一方面,通过友情动员、亲情动员、熟人监督、邻里效仿等方式提升居民参与的热情。另一方面,通过专业性知识培训,提高居民垃圾分类的知识和能力,市民参与的积极性和获得感明显提升。
前中末三端发力
抓好全过程分类

  济阳区建立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四分类体系,通过“前中末”三端发力,实现了生活垃圾的闭环运行和全过程分类。
  前端精准分类。优化垃圾分类投放点位布局,补齐投放设施短板,累计张贴、更换分类投放容器4万余个,发放家庭入户小桶15万套,实现全区分类投放容器全覆盖;因地制宜推进撤桶并点,建设分类亭632处、密闭分类房40处,按照“一点一员”每个点位配备1名督导员,在市民投放高峰期进行分类指导和宣传、督导。
  中端规范收运。有害垃圾实行集中收集,由环卫部门进行区级暂存,从区级暂存点转运至市分类办指定企业进行无害化处置。可回收物采用“定时定点”“智能回收”“网上预约上门”“固定回收站点”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便民方式回收。厨余垃圾采取“定时定点”投放收集,配置厨余垃圾驳运车辆实行“公交式”收运;餐饮单位厨余垃圾委托专业第三方企业进行集中收运。
  末端分类处理。加快推进厨余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设施及大件垃圾破碎分拣、有害垃圾专业贮存等末端设施建设,采取“就地分散+集中”模式进行厨余垃圾处置,已建成9座就地处理设施,超出处理能力的部分运往济南十方固废处理有限公司进行专业处理。
四个“强化”
保障分类成效

  强化思想认识。通过“专题会议、座谈交流、现场观摩、实践活动”等多种形式,引领各部门、各镇(街道)、各单位牢固树立“协调推进”思想,严格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合作,在各项任务落实中做到“有分工、有协作、不推诿、不扯皮”,形成全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强大合力。
  强化宣传力度。通过主流媒体播放公益广告,户外电子屏、楼宇电梯、公交移动电视全天候滚动播放宣传动画,各个渠道宣传报道全区垃圾分类工作等措施,全方位、全角度广泛宣传垃圾分类工作;联合区教育主管部门,通过“主题班会、升旗仪式、实践活动、家校互动”等多种形式,在广大中小学、幼儿园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积极开展“垃圾分类进课堂”活动;同时,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基层党建考核,镇(街道)、社区党员严格落实“双报到”制度,定期开展垃圾分类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等活动。通过广泛宣传和开展实践活动,使垃圾分类深入人心,家喻户晓,形成“人人知晓、人人参与、人人支持”的浓厚氛围。
  强化执法检查。按照《济南市生活垃圾减量与分类管理条例》规定,配套执法标准和执法文书,对全区7个镇(街道)执法中队开展专题培训,提高执法队伍业务能力;针对《条例》开展人性化执法,采取首轮宣教,二轮警告的方式,督促市民主动整改,对情节严重或拒不整改的坚决予以处罚,先后下达书面限期整改通知书304份,正式立案处罚51次。
  强化监督考核。区委组织部将区直行业主管部门、各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全区高质量综合发展考核体系,督促落实主体责任,补齐垃圾分类工作短板,全面提升全区垃圾分类管理水平。区分类办制定了对区直行业部门、镇(街道)的考核评分标准,每个月对行业部门、镇(街道)垃圾分类工作推进情况进行考核打分,坚持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工作推进落实。
  济阳区垃圾分类工作依托“一个机制、三端发力、四面强化”,凝聚共识,联合发力、各负其责、协同配合,专业队伍坚持桶前督导,持续开展“镇街、社区、物业、居民”四级宣传,垃圾收运开辟“音乐专线”,全区基本实现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全链条闭环运行,取得阶段性成效。与上一年度比较,厨余垃圾日收集量提升至40余吨,有害垃圾月收集量提升至400余公斤,分类执法立案月数量提升30余件,其他垃圾日产量明显降低,垃圾分类“三增一减”效果明显,实现生活垃圾分类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的目标。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