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护士:
每次“分身乏术”,都是为爱的双向奔赴
2022年05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不是家人,更胜家人
  3月13日起,赵晏露和同事们的“住院”封闭生活开始了。因疫情防控需要,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所有病区实行全封闭管理。封闭期间医护人员全天候与患者相伴,提供全方位治疗护理、生活照料及精神陪伴。
  定期巡视病房、备药、为患者做常规检查、看护患者吃饭及活动等,赵晏露上班的每一天都安排得满满的。
  更多时候,封闭陪护的重点在细节。其间,有患者快要过生日,因家人无法探视始终郁郁寡欢,察觉到他的情绪变化后,赵晏露通过聊天得知患者的生日心愿是吃上一碗长寿面。于是,赵晏露提前忙碌起来。患者生日那天,赵晏露与同事们一起将煮好的香喷喷的长寿面端到患者面前,还放了大家从自己零食里省下来的牛肉罐头、鱼罐头等好吃的,大家一起为患者唱起生日歌……之后,这名患者也开朗了许多。
  和赵晏露一样,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医疗一科护士闫腾也擅长在护理点滴中发现并解决问题。在一些关键时刻,这种细心更能够救命。
  闫腾回忆道,有一次他值夜班,巡视到某一房间时,发现熟睡的患者中有一名患者脸色不对。他赶紧上前查看,见其面色苍白,呼叫不应,判断可能发生心跳骤停。闫腾马上通知其他值班同事,立即跪地为该患者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两分钟后患者颈动脉脉搏和自主呼吸已可监测到,意识也逐渐恢复。
  不是家人,胜似家人,也正因为有闫腾和赵晏露这样有爱心又细心的护士们的照顾,患者们才能在住院期间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双向奔赴的爱里
一切都值得

  在很多人眼里,精神科护士的工作既辛苦又危险,是个不招人待见的“高危职业”。但在闫腾看来这只是表象,能陪着患者一天天康复,是他最高兴的事。
  “感觉自己就是一个全职保姆。”闫腾笑称。工作12年来,哪个患者的指甲长了或是该洗澡了,闫腾总能第一个想到。他会边聊天边引导患者做好自身清洁,有时还亲自上手帮忙。在病房待了这么多年,闫腾的理发手艺大为精进,帮患者剪指甲、洗脚、洗澡,甚至为卧床患者处理大小便,这些不一定为家人做过的事儿,他全“奉献”给了他的患者。
  这份用心也得到了患者家属的认可。有次值夜班,因情绪过于激动,患者扬言要打陪床的父母,经过闫腾耐心开导,最终男子情绪平复,一场“家庭大战”得以及时化解,三言两语间的“软功夫”也让家属记住了闫腾。
  “爱有回音,从来就不只是单向的付出。”在赵晏露眼里,所有的用心都会被看见和记得。
  患者小姜入院前,自理能力很差。入院后,赵晏露从手把手扶着他学走路到一口口喂饭,一点点改变小姜的身心。现在,小姜已经能自己打饭吃饭,也学会了叠被子,偶尔还会主动帮病友整理床铺。尽管还不会主动表达感谢,但他一直喊赵晏露“妈妈”。
  “患者表达感情的方式很简单,像小孩一样。”赵晏露说,开饭时,有患者会主动帮她分餐,还有人悄悄将家里送来的苹果塞进赵晏露兜里,悄声叮嘱“你吃”,这些朴素的举动常让她忍不住泪目。
  记者 孙淑玉 通讯员 丛冰

  因疫情防控需要,封闭在医院工作一个多月后,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物质依赖科护士赵晏露刚回到家就被两个孩子团团围住,送上了大而结实的拥抱。这一抱,间接把她拉回了“现实”。
  赵晏露的“割裂”也是烟台市心理康复医院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医护人员的一个缩影。舍小家为大家,正是他们的无私付出,才更好地为患者守住了“心理底线”,让心灵加油站得以更好地续航,驶向阳光彼岸。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