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元代壁画《药师经变》。
中国壁画始于汉代,魏晋唐宋达于辉煌,可是唐代寺庙基本全部毁失,除了地下墓葬和洞窟,地面上五台山佛光寺,据说是目前仅存的唐代壁画遗址。元明清三代,南北各省持续兴建寺庙,绘制壁画。
但要论追慕唐宋的遗风,元代壁画是为绝响,而广胜寺的《药师经变》便是元代壁画中最为顶尖的精品,虽经七百年沧桑,仍飘逸而瑰丽,散发着来自东方的特殊神韵。然而这幅惊艳绝伦的元代壁画,却被以1600银元转手几次贱卖,如今被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收藏,在异国他乡孤独地展示着,再也没能回家。
《药师经变》
所谓“药师经”,其实是指一类佛经,而“变”字则是表示通过另一种方式传达佛经中的内容,也就是“药师经”通过图画表现的意思。
整幅《药师经变》长15.2m、高7.52m,面积一百多平方米。画面正中央便是琉璃光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药师琉璃光佛面相慈祥圆润,仪态庄严,左右分别坐着日光菩萨与月光菩萨,被称为“药师三尊”。
整幅画形象地表现了药师如来及其随从所在的东方佛教净土的盛况,将其细致雕刻于墙壁之上,对人物面部细节精细描绘,驻足观看,时隔数百年,依然会被其宏伟壮观、精妙绝伦的笔触所吸引。
经历了百年风雨飘摇动荡的元代壁画,让人们不仅惊异于作品本身的精湛雕刻与绝妙画工,伴随而来的,还有其颠沛的“身世”。
而这段故事的开始,还要从广胜寺说起。
国宝贱卖
广胜寺是始建于东汉公元147年的一座佛寺,在后世经过不断修葺重建,也算是历史悠久的大庙宇,庙中也保存了许多精美的壁画。
寺庙一部分在山上,称之为“上寺”,一部分在山下,称之为下寺,而壁画《药师经变》就画在下寺后大殿的西壁上,在元代经皇家绘制。
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战争,动荡,混乱,人民生活极为痛苦,僧人也不例外。广胜寺一直想要对寺庙进行修葺,但是苦于高额的费用,迟迟未动,所以庙内也是愈加破败,导致僧人四散,难以支撑。
1928年,三个美国人华尔纳、普艾伦和史克门来到这里,看见广胜寺大殿后的壁画后,大为震惊,随即联系当地的乡绅官员,登门求购。
在经过沟通后,寺庙里的人决定,与其等大殿坍塌、壁画随之毁坏,不如舍画保殿,最终商议决定以1600银元出售。但由于壁画太过庞大,于是这三个美国人就用涂有黏着剂的胶布片敷于壁画表层,将壁画切割成几百块,陆续剥离带走。
事后人们竟还专门立了石碑记功,把出售壁画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
在广胜寺下寺后院东厢房廊檐下,留存的1929年所刻的《重修广胜下寺佛庙记》碑,碑文记载了卖壁画的经过,看完实在是百感交集:
山下佛庙建筑,日久倾塌不堪,远近游者不免触目伤心。邑人频欲修葺,辄因巨资莫筹而止。去岁有远客至,言佛殿壁绘,博古者雅好之,价可值千余金。僧人贞达即邀请士绅估价出售,众议以为修庙无资,多年之憾,舍此不图,势必墙倾像毁,同归于尽。因与顾客再三商榷,售得银洋一千六百元,不足以募金补助之。
流落异国
然而离开了广胜寺的《药师经变》,依然没停止被变卖的命运。几经周转,壁画后来又落在古董商卢芹斋手上,经过他的一番操作,壁画漂洋过海到了美国。
刚运抵美国,《药师经变》就被收藏家赛克勒收购。直到这时,《药师经变》一直是割裂的状态,数百块残垣一片一片放置在箱子中,诉说着它曾经的经历。
因为大幅壁画放在家里不好保管,1964年,赛克勒将这幅壁画捐献给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后经过专业团队的修复还原,最终呈现展出,并迅速成为大都会博物馆最知名的中国艺术藏品。
这样,一座经历了百年风雨飘摇的中国壁画,竟最终在美国得以保存,流传至今。
而当年被剥离分割的,却不止《药师经变》这一幅。广胜寺四幅大壁画,尽数被剥下,如今被分别收藏在美国的三座博物馆中:后殿西壁《炽盛光佛佛会图》现藏于纳尔逊-阿特金斯艺术博物馆,
后殿东壁《药师经变》现藏于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前殿东西两壁的《炽盛光佛佛会图》《药师佛佛会图》现藏于宾夕法尼亚大学博物馆。
陈丹青痛心地说过这样一句话:在纽约、波士顿、旧金山、华盛顿、伦敦,我所看到的中国艺术经典,竟是我在中国大陆所能看到的上百倍,而且十之八九是精品。
据“艺非凡”微信公众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