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祭孔大典是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
2022年09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礼乐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表象,它几乎涵盖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所有方面。在曲阜师范大学教授、孔子文化研究院副院长、礼乐文化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宋立林看来,祭孔之礼是充分彰显文化自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举措。
  “在传统社会,对圣贤的祭祀是中国礼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又以祭孔为大宗,可以说祭孔之礼(古称释奠和释菜礼)是礼乐文明的典型代表亦不为过。”宋立林认为,在孔子诞辰之际,于孔庙建筑群中举行隆重的祭孔礼乐活动,正是中国人文化自信的体现。群众通过参加或观赏这种活动,能够收敛身心,肃然起敬,体验、感受到礼乐本身对人的某种感染、教化意义。
  “祭孔并非单纯纪念孔子一人而已。以曲阜孔庙为例,其祭祀的对象大体分为三等五层次,除了主祀孔子之外还有配享和从祀。在孔庙大成殿,孔子塑像的两侧有四配、十二哲,这是配享;在大成殿前的两侧有东西两庑,其中供奉着先贤、先儒共计156人,属于从祀。”宋立林说,在中国古代,死后能够配享孔庙,和孔子一起接受祭拜,是优秀的读书人一生中最高的理想。“文庙就像一座中国人的名人堂,祭孔之礼则是对以孔子为代表的圣贤系统、对中国文脉的整体致敬。”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