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图:仅仅是往前一步,河水瞬间就差点把人吞没。小图:如果陷进淤泥,赶紧躺下增加身体的接触面,然后奋力脱离危险。
“岸边的泥土看上去很厚实,可是往前走一步就可能掉进深坑。”近日,在济南黄河岸边,被称为黄河阻泳第一人的王和新以身涉水,为岸边的孩子们做起了示范。手拿一根长木棍的他,向前迈出了一步,身体即刻掉入水中,河水没过了他的肩头。“黄河岸边真危险,远离河边最安全。”王和新表示,他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重复着这句话。在黄河岸边,他用自己的方式为大家揭秘黄河边潜藏的危险。
文/片 记者 王倩 刘桂斌
看似坚实的泥地
却有吸人的“陷阱”
每年暑假是青少年溺亡事故的高发期,也是王和新最忙碌的时候。他几乎天天奔走在黄河边,劝阻靠近河边的人们,告知大家水下的危险,开展安全教育,能让更多人远离危险水域。
近日,在济南黄河北店子引黄管理站黄河边,不时吹过阵阵微风,在树荫下十分舒适,不少市民会在夏天来岸边避暑,殊不知,黄河岸边却是“危机四伏”。
王和新表示,黄河岸边经常出现一些平坦的泥地,被太阳晒过后显得十分厚实。“这种岸边的泥潭不能小看,有的能达两米的深度,小朋友们看到泥坑想过去玩玩,可一旦双脚陷进去就很难拔出来,十分危险!”王和新边说边做起了示范。
只见他手拿木棍来到岸边一块看上去很厚实的泥地上,身体的重量使得他脚下的淤泥开始颤动,随着他不断抬脚想要离开,泥土的颤动也逐渐加深,很快他的鞋子被黏在泥土中无法拔出。
站在岸上的同学们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不禁睁大了双眼。王和新此刻也为同学们讲解起了黄河岸边淤泥潜在的风险。一根2米长的木棍,很容易被插入淤泥中一米多深,这个深度足以没过一名小学生的肩部。“黄河边的淤泥千万不能小视,看上去很厚实的泥土,踩上去就会变成泥潭,这就是一个最鲜活的例子,同学们一定要记牢。”王和新以身示范,为同学们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
“如果我们不小心陷到泥里了,这个时候大家千万别怕脏,将整个身体躺在泥坑上,增大接触面,阻止身体继续下降。随后身体疯狂挣扎,将双腿往外抽,这样就能有效地逃离泥坑。”王和新边说边做起了示范,随着他躺在淤泥中,增大了与淤泥的接触面,他的身体也逐渐从淤泥中拔出。
黄河岸边的淤泥为何成为吸人的“陷阱”呢?王和新解释,黄河岸边的泥土含水量高、颗粒细小,这就使得淤泥质地细腻、柔软,人站上去非常容易陷入其中。由于多数人不了解黄河岸边的凶险,所以常年来岸边发生的事故不胜枚举。
黄河岸边陡坑多
瞬间可能就被冲走
王和新说,由于黄河水流湍急,冲刷力强,长期以来,黄河的水流不断冲刷岸边的土壤,将其带走,导致岸边的土质相对疏松,加之部分岸边缺乏植被覆盖,导致滩岸的土壤十分柔软,市民踩在上面危险极大。
“你看,这岸边的土壤非常软,一踩就往下塌,下面就是快速流动的黄河水,如果有人在岸边游玩,失足掉落水中的可能性极大。”王和新一边说着一边做演示,只见他用脚使劲在岸边踩了踩,土壤就掉下去一大块。虽然在早有防备的情况下,他还是差点摔倒跌入水中。
“黄河岸边陡坑多。”王和新曾多次手拿示意图在黄河边宣传防溺水知识,同时也不断以身试水,向大家告知黄河岸边河床高低不平带来的危险。
在直播过程中,王和新站在岸边为大家做起了示范。面对随河水冲过来的一个救生圈,王和新询问岸边学生是否会去捡,在得到肯定的答案之后,他学着孩子们的样子试着去捡救生圈。但因为身体倾斜太大,再加上没有估计到水面的高度,他身体倾斜一下跌入水中。刚才还仅仅没过脚踝的河水一下变深,河水瞬间没过了他的头部。紧接着,在水中的他被湍急的河水冲走,一瞬间就冲出去十多米。
因为有防护措施,王和新才得以顺利回到岸上。他这时拿起了手中的木棍去丈量,在他之前站立的位置,河水仅仅没过脚踝,而仅仅往前了一步,两米的木棍一下就淹没了。“黄河岸边有很多这样的陡坡,往前一步就是深渊,这不是危言耸听,大家看到我这些演示应该都相信了吧。”王和新喊出了他的心里话。
水面下暗流涌动
水中逃生机会渺茫
站在水流湍急的黄河岸边,王和新介绍,因为黄河水含沙量大,很多人站在岸边感觉不到水流湍急。再加上黄河河道形态不同于其他江河湖泊,在一些转弯及空旷处,还存在河水回流的情况,普通人难以分辨河水情况,在落水之后更无法通过游泳等方式回到岸边。“一旦落入水中得不到及时施救,短时间内就会造成呛水窒息溺亡,随后会被湍急的河水冲入主河道。”王和新说,因为黄河河道形态不同,水流湍急,这种情况下打捞难度也非常大。
记者通过采访多位参与黄河打捞救援的志愿者了解到,在黄河边溺水身亡事故中,大多数溺亡者是在黄河边玩耍失足落水,很少人会专门到黄河边游泳。这种说法在王和新处也得到了证实。他表示,这也证明了让大家远离黄河岸边以及危险水域的意义。此外,在意外事故中的盲目施救,也是造成溺亡者增加的一个原因。在黄河边进行安全知识宣讲中,王和新特地给孩子们讲解了“杜绝手拉手救援”的尝试,建议大家可以将随身携带的空矿泉水瓶、空书包等作为漂浮物扔给落水者,或者用岸边枯死的树枝作为施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