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学朴
中华茶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夏日,让我们呷一口飘香四溢的茗茶,品味先贤咏茶的联语,感受中华茶文化的魅力。
诗中已成茶联最早的当数西晋张载《登成都白菟楼诗》中的一句“芳茶冠六清,溢味播九区”。唐诗中被引为茶联的,有名的有颜真卿等六人《五言月夜啜茶联句》中陆士修的一句“泛花邀坐客,代饮引情言”。联中虽无茶,却由“泛花”引人更多一丝遐想。诗圣杜甫亦写有不少茶诗,后有人取其一句“落日平台上,春风啜茗时”,悬挂于茶室书斋之上。唐代诗僧齐己的“碾声通一室,烹色带残阳”,则多了几分山林之人的色彩。
古代的题茶馆联常把名茶重点推出,以招徕顾客:瑞草抽芽分雀舌,名花采蕊结龙团。联中的“雀舌”“龙团”都是名茶。宋代沈括《梦溪笔谈》云:“茶芽,古人谓之雀舌、麦颗,言其至嫩也。”欧阳修《归田录》云:“茶之品,莫贵于龙凤,谓之团茶。”“雀舌”“龙团”入联,既代称贴切,又对仗工稳。
有一副题茶叶店之联用典精当,颇引人注目:陆羽谱经,卢仝解渴;武夷选品,顾渚今香。上联引出茶史上的名人,陆羽是《茶经》的作者,他精通茶道,被誉为茶神;卢仝因写有《谢孟谏议寄新茶》,有所谓“卢仝七碗茶”的典故。下联推出茶叶店里的名茶,以展示所卖茶之品位。
宋代文豪苏东坡病中游杭州诸寺,喝了七碗茶,诗兴大发,题诗于寺壁,后两句就是一副绝妙茶联:“何须魏帝一丸药,且尽卢仝七碗茶。”诗人妙用两个出名的典故,一出魏文帝《折杨柳行》,诗记魏帝游西山,得仙人赐一丸药,“服之四五日,身体生羽翼”;一出唐代卢仝“七碗茶诗”,诗记饮茶的感受,碗碗不同,喝到第六碗,便“通仙灵。七碗吃不得也,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苏翁此诗句是说,他不爱仙丹而爱茶,与其盼仙人赐药,倒不如像卢仝一样煎茗自饮,七碗茶下肚,“两腋习习清风生”。此句是对茶最好的赞语,对仗工整,茶韵空灵。古今茶店、茶馆爱书此诗句作联,上海淮海路黄山茶叶店便书此茶联,使其成为茶的最佳广告。
宋代茶诗中亦有人选出其中佳句以为茶联,高居宋代诗句茶联之首的是那句“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前半句出自《饮湖上初晴后雨》,后半句出自《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两句信手拈出,浑若天成。此联昔时挂于杭州西湖藕香居茶室。另一位宋代诗人陆游因茶诗写得多,其中被人选出以为茶联者也多。“客抱琴来聊瀹茗,吏封印去又哦诗。”(《岁晚怀故人》),一幅闲云野鹤之图景,可又有几人明白此联所蕴之情怀?诗人一生为收复北方失地而奔走呐喊、献计献策,只是南宋朝廷却置若罔闻。屡遭打击之后,诗人的激愤之情无以表达,鼓琴煮茗遂成了他聊以遣怀之首选。
有副茶联读起来妙趣无穷: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七弦妙曲乐乐乐师之心。相传为明代才子解缙与一姓乐的乐师所作。解缙乡试第一,中了解元,游山时闻《高山流水》古曲,循声认识了隐居的乐师。乐师姓乐,有意要考考这位新科解元,给他一杯茶,出了上联:一杯清茶,解解解元之渴。这即情即景的上联,三个叠字,刁钻古怪,对起来难度极大。解缙毕竟是文坛奇才,拨动乐师的七弦古琴,对出下联:七弦妙曲,乐乐乐师之心。上下联都用了三个叠字,妙用汉语一字多音、一字多义的特点,读起来朗朗上口,实在是茶联中的妙品。
明代茶联已大行其道,渐与茶诗各走一途,从诗中引出茶联者较少,而由书法家刘炳森所书、挂于西子湖畔“莠翠堂”茶馆的一联“泉从石出情宜洌,茶自峰生味更圆”,却是出自明代诗人陈继儒的一首茶诗《试茶》。清代诗人高士奇所写茶诗中一句“清泉烹蟹眼,小盏翠涛凉”也被人引为茶联。联中对仗似不工整,但以蟹眼喻沸水,以翠涛比茶汤,借古人意而翻出新境,又加上“清泉”“小盏”二词,使人颇感小巧清心之意,也属难得。同时代孙觌《李茂嘉寄茶》律诗中一句写茶之形状入木三分,亦常常被人挂在口上,成一茶联:“蛮珍分到谪仙家,断壁残璋裹绛纱。”细细读之,方得知是描绘茶砖之形:断壁是指被敲碎之饼状茶(被称作龙凤团茶),残璋则指碎了的条形茶(一般被称作“长寿玉圭”),用意之妙,谐音之趣,令人叫绝。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