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灾物资被弃山沟,怎能怪受灾群众“太挑剔”
2023年07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广江

  近日,山西运城稷山县稷峰镇荆平村的村民称,该村的部分救灾物资面粉等被弃山沟,引发网友关注。7月29日,稷峰镇党委、镇政府发布情况说明称,荆平村确实存在捐赠的救灾物资至今仍未发放完毕的情况,已对荆平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主任鲍华安及包村干部、村委主任助理作出处理,责令荆平村支村委立即整改。
  大量面粉、方便面等救灾物资被弃山沟,看着让人心疼,更让人寒心。这批物资本应在2021年10月送到受灾群众手中,岂料时隔近两年,竟被无情遗弃。显然,被遗弃和浪费的不只是救灾物资,还有社会的爱心和信任,此事影响之恶劣不言而喻。
  更令人如鲠在喉的是,当地发布的“情况说明”,不仅没有把有关情况说明白,还让人读出一种“卸责”的意味。当地称,“经查,荆平村在2021年10月遭受水灾后,接受了一批捐赠的物资,由于部分捐赠的食品在收到时就属于临期产品,同时还有部分捐赠的旧衣物,群众不愿接收,导致这些物资在村委库房长期存放,未得到妥善处置,荆平村确实存在对于捐赠的救灾物资至今仍未发放完毕的情况。”
  该说法可以“翻译”为:灾后近两年来,荆平村确实没有把捐赠的救灾物资发放完毕,究其原因,食品快到保质期,衣物是旧的,受灾群众不愿要,结果这些物资一直存放至今才丢弃。换言之,不是不发放救灾物资,而是这批物资遭到了村民“嫌弃”。
  这种说法和村主任的表述存在一定出入。此前,村主任接受采访时表示,当时这些物资没有被及时发现,等发现时已过期。这批物资在灾害发生近两年后才被发现,难免会过期变质,但村主任没有提及当初救灾物资收到时已临期、群众不愿接收等细节。
  从常理讲,救灾物资应第一时间送到受灾群众手中,临期食品更应及时发放,以免过期无法食用。客观讲,救灾物资从筹备到运输,再到接收、发放,需要一定时间,在发放环节中出现临期食品并不奇怪。但临期食品也是可以吃的,难道受灾群众不愿意要?不少有过农村经历的网友直言,村民没有这么挑剔,更不要说受灾后了。
  从网传视频看,被弃救灾物资外包装还完整,相关部门不妨花点时间和精力,将种类、数量以及保质期等信息公之于众,否则就难以撇清“甩锅”之嫌。退一步讲,即使物资过期,也要妥善处理,而不该随意丢弃,污染环境。
  将时针拨到2021年10月,公开报道显示,受汾河40年来最大洪峰过境影响,荆平村被淹,2000多名村民全部转移安置。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村民通过网络向外界发出求助消息后,当地政府为村民解决了吃住问题,安置点的村民也陆续收到外界的物资捐赠。没想到,直至今日,部分救灾物资却出现山沟里。
  救灾物资过期不可怕,可怕的是责任心“过期”。“深刻汲取教训”“诚恳接受批评”,首先要拿出直面问题、回应社会关切的诚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