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从和盲从,都是没有“自我”的行为
2023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树辉

  什么是一个人的自我?一个人如何才能活出自我?我们今天试着从一些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
  首先接受一个事实,人在出生之后是不可能完全、纯粹地活出自我的,因为每个人必须在养育者的精心照料下才能活下来,这个过程一定会体验到“屈从”和“盲从”。
  什么是屈从?屈从又是如何产生的?这是每个人在婴儿期都要经历的过程,“我”为了活下来不得不听“你”的话——这可以理解为“原始屈从”。孩子成长到两岁左右时会对爸爸妈妈频繁地说“不”,这时候孩子关注的是有没有一个自己说了算的空间,而父母关注的则是孩子会不会走弯路,他们感觉是为了孩子好,因此在他们看来如果自己说得对,孩子就一定要听。
  前几天在直播中一位女士打来电话提到自己遇到的困惑:她的工作搭档被临时借调到了另一个单位,本来搭档把这段时间自己需要做的工作托付给了她,可是领导不知情,把工作安排给了另一个同事。起初她感觉这也不是什么大事儿,甚至感觉领导这么做是关心自己,她在和新同事搭档时也挺愉快。可是应了那句话:“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有几个同事“提醒”她不能这么好说话,如果被“欺负”惯了,那以后的日子可就不好过了,经人这么反复提醒,她就开始感觉不舒服了。好巧不巧,她刷手机时不经意看到了一篇和职场霸凌有关的文章,她彻底动摇了,于是问我要不要反击回去,捍卫自己的权利。
  她为什么想要反击?是她被领导和同事冒犯了吗?不是,是她已经开始屈从于周围人的声音了。她担心如果不反击,大家都会觉得自己是一个好欺负的人。其实,在没有受到外界干扰的情况下,她最初的做法是妥当的,可是被外界干扰后,她开始怀疑自己,想要屈从于外界的声音。
  如果一个人做一件事情的动机不是源于自身的力量,那无论结果是好是坏,他都会感到一种屈辱感。
  我们试想一下,如果她在同事的鼓动下去和领导交涉,无非会产生两种结果,一种就是领导感觉她事儿多,把她批评一顿,另一种就是领导把工作重新安排给了她。如果是第一种结果,她会想:“为什么别人都可以为自己争取利益,可是我不行?是不是我像他们说的一样,真的比别人好欺负?”如果是第二种结果,她当时会有点高兴,但事后她很可能也会感到一种屈辱,因为这是别人教给她的,不是她靠自己的能力做到的。
  这种现象叫做“双重束缚”。在双重束缚下,我们失去了自己本应有的判断力,总在依靠别人的评价和指引去作决定,这本身就带有一种屈辱感。屈从者至少能感受到自己的委屈和愤怒,可是盲从者只会对自己不满,不会对别人愤怒。
  我的一位来访者人近中年,事业有成,结婚八年后才要孩子。他本来以为自己会很爱孩子,可是没想到孩子的哭声对他而言,简直就是一场又一场的噩梦。更可怕的是孩子出生后,在听到孩子哭时他的内心有时竟会产生一个极其邪恶的念头,他想要把孩子掐死。他很害怕,感觉自己出现了心理问题,于是来到了我的咨询室。
  在咨询中我们谈到了他的成长经历,起初他认为自己的童年很幸福,他的玩具比其他小朋友多很多。无论他想要什么,他的父母都能满足他。他的父母都做生意,在上世纪90年代家里就有好几处房子,父母一人一辆车。谈着谈着他的“优越感”渐渐消失了,随之而来的是被压抑在内心深处的痛苦。在他的记忆中出现最多的场景是,他被保姆抱着坐在爸爸的车里,爸爸开了好久,到一个地方后换到另一辆车上,妈妈又把他拉到了另一个家里。他们家生意做得很大,在不同的地方开店,父母都很忙,很难聚在一起,在他的记忆中,这样被父母反复接送到不同家里的场景不断闪现。
  有了孩子之后,孩子的哭声把他童年时的创伤激活了,他体验到当年那个不断盲从于父母的自己,那个小孩的内心是有多么不甘,有多么愤怒,这种体验使他心生恐惧,让他感觉既真实又陌生。因此他对孩子的哭声充满恐惧和愤怒,他就有了要把孩子掐死的念头,其实他真正想掐死的不是孩子,而是自己内心感受到的恐惧和愤怒。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咨询师和来访者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因为他已经习惯于盲从,在咨询中他起初对我说的话深信不疑,可是当意识到自己的盲从之后,他又开始攻击我,不管我说什么都要反驳一下。我们就这样在一起工作了近两年,除了节假日每周都要见一次面,我们的关系经历了多次挑战。终于,他试着重新信任我,但不再盲从,我也不必让他一定认同我的观点。
  大多数人小时候都不止一次被父母威胁过:“你再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这其实是父母需要孩子屈从或者盲从于自己的一种武器。这种武器的杀伤力极强,有时候简直强到我们无法想象。这种杀伤力是渗透式的,这和你被父母打一顿或者骂一顿完全不一样。
  如果一个人小时候反复被父母这样攻击,那他的内心会形成一种因果逻辑:“为什么我的父母不喜欢我?因为我不听话。不是我的父母不好,是我活该,要是我能听话,他们就不会这样了。”很多人在成年后的各种担心就源于此,比如担心自己的想法不被别人认同,担心自己的做法会不被别人喜欢,因为这种担心,他们会不知不觉选择屈从或者盲从于别人。
  有句话叫作解铃还须系铃人。你自己是怎么把扣子系上的,就要怎么解开它。既然你是因为担心不被别人喜欢而选择盲从或屈从的,那你就要先从接受自己可能不被别人喜欢开始,把这个扣子一点点解开。
  如果一个人在一生中只需要面对一个成长的议题,我想那应该是我们要积极探索如何从屈从和盲从中走出来。如果你感觉活出自我对你而言太遥远,如果你不知道该从何做起,那你可以尝试着先来觉察自己是如何不断屈从于别人,或是盲从于别人的。
  走出屈从,你将会看到一个越来越有力量的自己,远离盲从,你将会体验到一种难得的松弛感与自由感。终有一天你会发现,所谓做自己就是敢于走出屈从和盲从。(作者为实战派心理咨询师,树辉心理创办人)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