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发布2022年度居民健康信息监测情况
慢性病占91.78%,成居民健康“主要杀手”
2023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王佳潼
  8月1日,潍坊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潍坊市2022年度居民健康信息监测情况新闻发布会。记者通过会上获悉,慢性病是居民健康“主要杀手”,伤害系青壮年人群首位死因。
  慢性病成健康“杀手”
不健康生活方式为主因

  2022年全市报告常住人口死亡病例77494例,死因前十位依次为: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伤害、糖尿病、呼吸道感染、消化系统疾病、神经系统和精神障碍疾病、泌尿生殖系统疾病。其中慢性病为主要死因,占总死亡的91.78%,是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慢性病除与遗传、医疗条件、经济社会环境等因素有关外,更多取决于个人的生活方式。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慢性病患者生存期延长,加之人口老龄化加剧,慢性病患者基数仍将不断扩大,慢性病死亡占比也会持续增加,面临的防控压力将更加严峻。膳食不合理、身体活动不足、烟草使用和有害使用酒精等不健康生活方式是导致慢性病发生、发展的主要行为危险因素。目前潍坊市居民盐、油、糖人均日摄入量虽有所下降但仍高于推荐值,吸烟、有害饮酒、身体活动不足等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仍普遍存在,居民健康意识和健康技能有待进一步提高。
  面对严峻的慢性病防控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参与的慢性病防控工作机制,将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纳入《“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将重大慢病防治纳入健康潍坊行动,在广泛开展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推进重点慢病早诊早治、提高慢病救治能力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从政府、社会、个人三个层面协同推进,积极有效应对当前挑战,推进实现全民健康。
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脑血管疾病居死因前三

  2022年潍坊市主要心脑血管疾病共报告发病74811例,报告死亡44673例;报告恶性肿瘤新发病例32960例,死亡18296例。男性发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女性,65岁及以上老年人群是发病和死亡的主要群体。急性心肌梗死、脑梗死、脑出血为心脑血疾病主要发病、死亡病种。发病前十位恶性肿瘤依次为:肺癌、胃癌、结直肠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肝癌、食管癌、淋巴瘤、胰腺癌、膀胱癌。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脑血管疾病居死因前3位,占总死亡的81.03%,发病率、死亡率以平均每年5%的速度增长。
  去除三者后,全市人群期望寿命将分别增加6.36岁、2.86岁和2.10岁,是目前严重威胁居民健康的重点疾病。专家提示长期不良生活习惯是主要元凶,应积极践行健康生活方式,并通过早筛查、早诊治等方式及时进行预防和干预。
  围绕影响群众健康的重点疾病,全市先后组织开展结直肠癌早诊早治民生实事惠民项目、胃癌早诊早治项目、心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筛查与干预等项目,在全国、全省创出了“潍坊模式”,提高了早期诊断率、生存率及生存质量。但仅局限于项目覆盖人群,离全市居民健康需求仍有一定距离。需继续聚焦主要健康问题,坚持预防为主,以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为重点,以提高早诊早治能力为手段,有针对性地做好重大慢性病防治工作。
15-44岁人群死亡
主要由伤害所致

  2022年居民因伤害死亡3416人,占总死亡的4.41%。15-44岁人群死亡主要由伤害所致,占该年龄组总死亡的46.03%。导致伤害死亡的主要是道路交通伤害、意外跌落、自杀、淹溺和意外中毒,占伤害总死亡的84.40%。10岁以前,伤害死亡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10岁以后开始缓慢上升,40岁之后死亡率迅速上升。  虽然近年来全市伤害死亡率出现下降趋势,但伤害仍造成了大量的长期残疾和早死,若去除伤害死因后,期望寿命将提高1.02岁。交通事故、跌落、自杀一直为全市伤害前三死因,其中溺水是1-14岁儿童首位伤害原因,道路交通伤害是15-44岁人群首位死因,25-44岁人群自杀比例最高。机动车数量激增、道路交通安全意识薄弱,心理压力大、缺乏心理卫生知识等诸多因素,是导致伤害高发的主要原因。
  建议通过采取多种方式在全社会加强安全教育,增强居民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意识;完善各种安全保障措施,营造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交通环境;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对有心理危机者提供专门的心理咨询服务,有效预防伤害发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