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省内最大,结构全国少见
聊城发现汉代古墓,距今1800多年
2023年08月0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国晓宁

  近日,山东聊城齐南齐北后海子墓葬考古发掘验收会举行。受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委托,山东省考古学会组织专家对齐南齐北后海子墓葬考古发掘进行验收。专家组在考察发掘现场、听取工作汇报、查阅文字及图纸等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发掘工作进行了讨论和评议,同意通过验收,并对墓葬的学术价值给予了高度评价。
  早在去年11月份,聊城市考古研究院就组织专业人员到江北水城度假区齐南齐北后海子棚改项目考古勘探工地检查工作,为此墓葬的顺利发掘奠定了基础。
  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石窟寺研究中心主任、聊城齐南齐北后海子墓葬考古发掘负责人李宝军介绍,根据这座古墓的形制和发掘出土的陶器、铜器判断,它是东汉末期的砖室古墓。在东汉末期,这样规模的砖室古墓不是一般寻常人家能建得起的,虽然这次考古发掘没有发现有关墓主的身份信息,但可以推断这个家族墓的主人肯定是当地豪强或者官宦。
  这座古墓极其讲究,颇像古代三进宅院的建筑形制。由墓门进入前厅,再经过甬道相继进入两米多高的前室、中室、后室。有意思的是,并列的两个墓穴有甬道相连。古代人有“事死如事生”的丧葬观念,他们想象着去世后可以像在人间一样通过甬道“串门”。
  齐南齐北后海子墓葬发现有目前山东地区所见规模最大、结构最复杂的汉代大型砖室墓。这座古墓南北长约30米、东西宽15米,占地六分,是在山东地区发掘的砖室古墓中最大的。
  这座埋藏在地下5米多的古墓经历了1800多年。青砖垒砌,券顶、墓门高大气派。整个古墓南北方向,并列两个墓穴。两个墓穴形制基本一致,只是西侧墓穴比东侧墓穴少一前厅。
  墓葬为双墓道、二墓门、一前庭、二前室、二中室、二后室组成,各墓室之间有单甬道或双甬道相连,这种隔山葬结构全国少见。考古工作者发现墓室存在全部熏黑的特殊现象,这种情况更是全国罕见。
  这座墓葬建筑技术高超、结构复杂,所用砖材多样,构造上既有四隅券进式顶又有穹隆顶,是研究东汉晚期墓葬形制演变和建造技术的重要材料。
  考古工作人员在墓室里发掘出土了一些人骨,目前,这些人骨已经送到专业检测部门进行鉴定。
  此外,墓葬还出土有铜器、铁器、陶器等各类材质文物数十件,其中不乏漆衣陶耳杯、夹砂陶炉等较为罕见的器物。这是山东省汉代考古的又一重大发现,对于研究汉代山东社会特别是聊城地区的社会面貌与生产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早在上世纪,在阳谷、东阿、高唐发掘的高等级汉墓就已经说明聊城地区在汉代有着较为繁荣的社会面貌,齐南齐北后海子墓葬的发掘更印证了此推断。

  古墓俯瞰图。


  ▲考古队员们对出土的文物进行整理。

◤工作人员对古墓进行发掘清理。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