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果飘香季,果农增收笑开颜
发展生态农业,石桥镇绘就乡村振兴最美“丰”景
2023年08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每天卖出上百斤
一年能挣十万多

  这些天,太白湖新区石桥镇栗河崖村无花果种植大户王超,脸上总是挂满了笑容,靠着在家门口的无花果种植基地一天卖出超过100斤,每天都有几百元的收入。“今年我种植的7亩无花果是第7年挂果,每亩至少可采摘4000斤,每斤按目前售卖15元价格计算,今年挣个10万不成问题!”8月18日,正在无花果地头忙得不亦乐乎的王超高兴地说。
  走进王超郁郁葱葱的无花果园,满目青翠,硕果累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淡淡的果香,沁人心脾;而在果园深处,王超和父母正在地头为无花果进行枝头打岔。
  “无花果树不能打除草剂,否则无花果苗不长,无花果树也长不大。”王超说,他针对这一生长特点,利用牛粪和羊粪作为无花果生长的肥料。因为从不使用除草剂和农药,这里的无花果清甜爽口。因为是现摘现卖,他们的无花果每天都销售一空,按照亩产4000斤来算,一年下来,他们家增收十万。
  王超还告诉记者,由于无花果采摘时间长,是一个难得的致富好项目,他目前已着手扩大种植规模,带动周边村民都加入到无花果种植中来,共同走上致富新路。
  对此,栗河崖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兆峰十分欢迎。他说,像王超这样种植户,不仅可以将村里的土地流转出去释放劳动人口,也可以吸纳村里劳动力到田地里打工,增加经济收入。“此前的合作中,我们解决了他的销售难题,提供了多种销售渠道。下一步,我们村里将持续做好相关工作,吸纳更多种植大户到来。”
南果北种人气旺
一年9茬收获丰

  在石桥镇,除了当季的无花果,生长于南方的火龙果也走进了大众视野,走进陆桥村火龙果种植大棚,一排排支架上绿色的枝条整齐垂落,鲜红的火龙果星星点点,格外喜人。
  火龙果是典型的南方水果,因味美、色艳、营养丰富备受消费者喜欢。陆飞飞是火龙果种植大棚的负责人,他利用现代化技术,实现了“南果北种”,让陆桥的火龙果成了小有名气的“稀罕物”。农果实成熟后,每天都有慕名而来的游客过来采摘游玩。
  不仅如此,多所学校、幼儿园也组织孩子前来采摘,亲近自然,实地了解这难得一见的南方水果。“孩子平时很喜欢吃火龙果,一般都是从超市买的,没想到咱这还有在自然成熟采摘的果子,而且还挺好吃的。”游客赵女士说。
  “火龙果在北方种植,温度和湿度的控制是关键,我们通过模拟光照、调节温湿,让果树在适宜的温度下生长、开花、结果。我们能做到果子成熟后采摘,而且由于北方昼夜温差大,易于糖分积累,口感和甜度远胜于南方长途运输过来的普通半成熟果子。”陆飞飞说,“火龙果果实每年5月开花、6月成熟,能收获9茬,一直持续到明年春节,达半年之久,按照目前的市场价,今年产量将达到1万斤,增收7万元不是问题。”
领办多个合作社
绘就乡村新画卷

  太白湖新区石桥镇辖区面积77.6平方公里,含32个村、2个社区。石桥镇南依太白湖,泗河从这里蜿蜒流过。莲藕种植、淡水养殖、皮毛加工、生态农业,成为石桥镇农业生产的四大特色。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开展,莲蓬、西红柿、西瓜等特色优质农产品层出不穷,能赶得上季节物产丰富,能顺应起时令追求新鲜。
  石桥镇刘营村紧抓契机,充分利用本村种植技术、农业资源,成立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经营蔬菜、水果,以及进行农产品加工,线上线下共同销售。尤其是大力发展西红柿特色产业,该村种植西红柿的历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到现在已经有了自己特色的种植方式,加上天然的土壤优势,这里的西红柿口感好、品质佳、无污染。每到这个时期,来自全国各地的西红柿收购商都会把大卡车开过来,一枚枚鲜红透亮的西红柿装箱后,被售往全国各地。
  石桥镇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定位,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以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提升组织力为举措,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把党员集合起来、把群众组织起来、把客商聚拢起来,抱团发展、合作共赢,绘就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
  围绕“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党建引领产业振兴发展模式,坚持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深入挖掘各村土地、历史、文化等资源,积极规划培育集体经济示范项目,打造特色产业示范村。随着特色产业项目的陆续投产,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激发了各村思考发展路径、寻找优质项目的热情。
  通过领办合作社,各村党支部站在了经济发展的最前沿,带领群众上项目、闯市场,让群众知道“惠在何处”“惠从何来”,有效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牢牢把握住了新时代农村工作的主动权。
  记者 邓超 王浩然 通讯员 武海涛

  早秋时节,瓜果飘香。石桥镇无花果种植基地、火龙果种植大棚里的逐渐人声鼎沸,吸引不少游客前来采摘。果农们穿梭其中,采摘、分拣,忙得不亦乐乎,享受着丰收喜悦。近年来,太白湖新区石桥镇紧紧围绕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目标定位,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莲藕种植、淡水养殖、皮毛加工等4大特色产业,绘就出一幅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的壮美画卷。
  火龙果喜获丰收。
以赛促学,提升职工技能水平 太白湖新区学校卫生工作岗位技能竞赛举行
  本报济宁8月21日讯(通讯员 徐留思 记者 邓超) 近日,太白湖新区卫健办联合区教育分局、区社保就业服务部举办了太白湖新区学校卫生工作岗位技能竞赛,全区共26人参赛。
  竞赛共涵盖疾控机构、学校(含托幼机构)、学生健康体检机构三个行业,主要考核学校卫生相关法律法规、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监测与评价、儿童少年常见疾病防控、学校教学环境卫生监测与评价、学生常见病监测质控等内容。
  本次竞赛包括理论考试、技能操作、主题演讲三个部分。技能操作现场,选手以饱满的热情和严谨的态度投入到比赛中,各项流程和操作规范熟练,表现出了扎实的基本技能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演讲比赛中,参赛选手声情并茂、慷慨激昂,用自己扎实的专业知识讲述了学生常见的健康问题。
  此次竞赛,选手以严肃的态度,严谨求实的作风,将竞赛当作交流技艺、提高技能的平台。本着“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学赛结合”的理念,此次比赛提高了参赛选手的技能操作水平,在全面提升专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大代表话家常 服务居民零距离
  笔试现场。
  本报济宁8月21日讯(通讯员 颜雨梦) 许庄街道京杭佳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驻许庄街道人大代表、任城区人大常委会委员、区工会党组书记、工会主席秦朝宁与许庄街道第三届人大部分代表和社区干部及居民代表一起畅谈街道变化、点赞文明建设成果,宣传廉德文化,热议文明新风尚、共话许庄新发展。
  座谈会上人大代表询问社区干部所需所盼,认真收集相关民生问题和诉求,引导居民和商户自觉树立健康饮食、抵制浪费、文明出行的生活理念,号召居民以身作则,从身边小事做起,争做文明新风的践行者和文明创建的参与者。
  之后,许庄街道京杭佳苑社区人大代表联络站组织开展主题活动,倾听群众呼声,征求意见建议,解决群众难题,宣传文明常识,让文明创建意识更加深入人心。
  街道人大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将立足人大代表职能定位,继续推进常态化入户走访工作,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切实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