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本建设单位青工教育管理及素质提升的探索及实践
山东方大工程有限责任公司蒲忠明
2023年09月0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基本建设单位,具有施工地域分散、战线长、职工流动性大、工作环境相对艰苦的特点。由于这样的特点,对于稳定职工队伍以及提升职工素质带来相对大的难度,特别是近两年青工数量一直保持在在册职工总数的50%左右,面对艰苦的环境很多青工临时思想较重,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相比老职工较弱,成为了制约公司发展的不利因素。围绕这个课题,对基本建设单位青工教育管理及素质提升工作进行了探索和实践。
一、强化教育培训,历练高素质青工队伍
  着眼于思想道德、敬业爱企、作业技能等重点,抓教育、重培训,历练高素质青工队伍。一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在青工中大力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大力开展法制和公德教育,在青工中开展了法律知识竞赛、道德格言征集活动。二是加强敬业爱企教育,提高向心力和凝聚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讲清企业发展现状和良好发展前景、讲透敬业爱企的道理,开展了以增强关注度、参与度、忠诚度为主题的增强“三度”意识教育实践活动,教育青工知企业实情,引导职工关注企业发展、参与企业发展、忠诚于企业发展。三是加强作业技能培训,提高工作技能素质。搭建技能培训平台,成立了青工教育培训工作机构,并经常外聘教师深入工地进行现场培训。成立青工技能培训服务中心,并根据施工区域,依托基层党团组织成立服务站。
二、强化亲情管理,营造以人为本和谐稳定的环境氛围
  坚持以人为本,实施亲情化管理是稳定职工队伍的现实所需。青工特别是刚刚走出校门步入企业的青工更容易在心理落差和比较攀比中,产生不稳定情绪,造成人员流失。一是努力提高一线青工待遇。对于工作踏实认真、勤学苦干、有发展前途的青工,作为后备中层管理人员重点培养,优先提拔。在工资分配机制上,向基层单位倾斜,千方百计提高一线职工工资待遇,努力改善一线工作环境。二是建设稳固大后方。对一线青工给予家庭上的照顾,力所能及为一线青工家属安排可以照顾家庭的工作,并在住房分配、子女教育给予照顾和关注,解决一线青工的后顾之忧。三是在感情上认同青工现实需要。针对一线青工找对象难度大的实际,实施了“鹊桥工程”,建立未婚青工档案和未婚青工QQ群等交流媒介,组织开展联谊活动,设立了“红娘奖”,鼓励为未婚青工牵线搭桥。
三、强化机制建设,构建青工教育管理及素质提升长效机制
  加强青工教育管理,提升青工素质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在探索实践的基础上,着力于长效机制建设,坚持多措并举,综合实施,确保青工教育管理与时俱进、有序推进,抓素质提升持续不断线。一是构建角色转换的教育机制。基本建设单位职工流动性一直比较大,新工人成分较多,新工人的组成主要是新进大学生、技校生。这些人特别是年轻新工人在融入企业的过程中,因受教育程度不同在思想和行为方面暴露出的问题也不一致。二是构建行为养成的约束机制。形成了以亲情化人本管理为主导的思想引导机制,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爱护人,用真理启迪青工思想,用真情温暖青工心灵,用真心维护青工利益,以亲情化管理引导青工奋发作为。三是构建岗位成才的培养机制。制定“职工素质提升工程五年规划”和年度量化工作计划,使“实践育人、岗位成才”制度化,激发了青工学习技能、争位进取的积极性。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