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乡创业出“杰作”,“娃娃”种出雪苹果
“果二代”与“果都”的双向奔赴
2023年11月2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1月24日,“雪苹果”种植基地的苹果树上白雪皑皑。 周靖凯供图
  11月17日,在栖霞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分选包装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包装将要出口到国外的苹果。 记者 钟建军 摄
   编者按
  坐拥中国果业品牌价值“头把交椅”的烟台苹果,面对“人老、树老、品种老”的典型问题,如何让果子“长红”,产业生命力更顽强?自2020年起,一场以典型问题攻坚为目标的“苹果革命”拉开了序幕。三年过去了,改革的成果几何?
  近日,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赶赴烟台苹果主产区栖霞市蹲点采访,推出特别报道“别样红——烟台苹果革命三年成效调查”,聚焦烟台苹果全产业链,呈现“果都”里的人和产业革新的故事,在这里我们见到了更多的年轻人、更多的“新苹果”、更多的希望。
  初冬时节,雪至果红。当99%以上的苹果已经下树时,“果都”栖霞市西城镇的一处果园里,红彤彤的苹果仍在枝头尚未采摘,是果园主人忘了摘,还是有意为之?
  其实这里是栖霞90后小伙周靖凯的“杰作”,他指着果园门口的招牌说,这是他培育的“阳光娃娃”——雪苹果。周靖凯是个典型的“果二代”,大学毕业后放弃了大城市优渥的工作,毅然回乡开辟出了新赛道。

  记者 张琪 杨凡 李楠楠
钟建军 杜晓丹 通讯员 栾钦程

初雪里的红苹果
  “我们这个地方,每年初雪基本在11月中旬前后出现,红彤彤的苹果和雪景交织在一起,那个场面特别漂亮。”周靖凯说。
  “这种晚摘的苹果,我们叫‘雪苹果’。”周靖凯说,因为比普通的苹果多挂枝一个多月,在饱经了深秋和冬天的巨大昼夜温差后,果肉里的糖分来回扩散和凝聚,此时的苹果吃起来更甜。一般的红富士苹果平均糖度在13度左右,而“雪苹果”的平均糖度能达到16-18度。不光甜,苹果的个头也普遍较大。据统计,果径85毫米的果子占比超过80%。
  1990年出生的周靖凯是典型的“果二代”。2015年他从北京理工大学毕业后到北京一家设计院做农业规划设计工作,3年中他接触了各类农业项目。“工作过程中我常常想到自己的家乡栖霞,家乡特产是苹果,这个产业也亟待改善,我就想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和一些新的理念带回家乡,改善目前苹果产业的现状,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周靖凯工作三年后,经过深思熟虑,返乡接过了父亲的一个“老果园”。“如果不回来,这个果园就荒废了。”周靖凯说,“原来果园里都是乔化树,经过改造后,采用矮化密植的栽培模式,如今都换成了新树。”
  “‘雪苹果’是我们自主选育的一个品种,采摘期在每年11月下旬,品种本身具有极晚熟的特性,果肉也比较硬。”周靖凯说。除了树种改良,周靖凯还在这片果园里安装了12台测土设备、12台监控设备和2台气象监测设备。“我们的果园采用物联网数字化管理,通过手机就可以看到果树的生长情况,根据温度、湿度、风向、土壤的pH值,量身定制相关的栽培方案。”周靖凯说。
  目前,周靖凯改造一新的“新果园”采用科学合理的土壤调节、水肥管理、配套植保等一系列措施,形成了一套完整的“雪苹果”种植管理方法。他还将栖霞优质的苹果品种及智慧果园管理经验推广到了河北、云南和新疆等地。
给“雪苹果”注册品牌
  雪后的红果果在网络助力下,通过更多人的镜头在网络上走红。很多热心的网友给它起了“雪里红”“雪苹果”“雪娃娃”等名字。“最后觉得‘雪苹果’这个名字好听,就用了这个名。”周靖凯顺势给“雪苹果”注册了一个品牌,叫“阳光娃娃”。糖度高、口感好,靠着口碑传播,阳光娃娃“雪苹果”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前段时间,来自全国各地的当代著名作家来到周靖凯的果园,共同为“中国著名作家苹果园”揭牌,十位作家分别认领果树并参与削苹果、苹果绘画比赛。天津市作协副主席龙一对栖霞苹果做出高度评价,“我是第二次来栖霞,吃过栖霞苹果,从此养成了每天早晨吃一个苹果再吃早点的习惯,幸福无比。”活动现场,周靖凯培育的新品种阳光娃娃“雪苹果”赢得众人夸赞。
  除打造“阳光娃娃”品牌,周靖凯还深耕苹果品种的研发,建立了规范的采穗圃,引进200多种树资源圃苹果品种作为科研创新基础,已自主研发出“烟霞红”“香彤”和“中惠1号”等3个新品,并取得了品种登记证书。
  “我选择农业这条赛道,不仅没有后悔,而且非常庆幸。”周靖凯说,农业这个领域,没有足够广的知识面还真干不好,因为它涉及自然生态环境学、化学、水利工程、天气等各个专业和方面。在农业领域,可挖掘的东西很多,任何一个点都可以钻进去、研究下去。像苹果品种方面,有新品种,你就想了解它,它有什么特点,弄回来和其他品种实验一下,看看是否可以搞出不一样的成果。
  其实,在烟台掀起“苹果革命”之前,“人老、树老、品种老”的问题中尤以“人老”最为突出,“老人无力种果、年轻人无意种果”的现象日益凸显。像周靖凯这样的年轻人回归为烟台苹果产业发展注入了新鲜活力。
“他用实际行动说服了我”
  面对周靖凯返乡五年在果园里的表现,父亲周志勇感到欣慰的同时,思想也在慢慢转变。“一开始他主动要求回来,我没让他回来。”说起儿子周靖凯返乡时,周志勇坦言,不愿意让他回来,主要是担心他不懂。“他说,‘不懂,我可以学,一年不行,两年,两年不行,三年。’”听到儿子说出这样的话,周志勇特别感动。
  周志勇拿出200亩地,让周靖凯去做做试试。周志勇说,“从这个果园我看到很多创新,像区域化、网格化的管理,这个理念是我们这一代人做不到和没有想到的。这片地用多少水、施多少肥、用多少工,都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农业其实难就难在管理上,他把果园管理数据化了,比如苹果套袋,工人说套了多少就是多少,现在有了分区管理和数据,套了多少个袋,就非常清晰明了。”
  现在,周志勇对儿子返乡不再是抵触和反对,而是欣慰。“他回来,对我来说是如虎添翼。”周志勇说,这几年陆续有年轻人回来做农业,他现在对儿子很放心,也放手让他大胆去干。“现在农业和科技相结合,再加上机械化作业,就得年轻人回来做,老果农做不了。”
  栖霞市果业发展服务中心研究员李宝忠说,目前栖霞市已经出台了苹果产业人才集聚若干措施和系列政策,提出每年培育300名以上职业农民、“田秀才”“土专家”“乡创客”“新农人”和“农机工匠”,充实村级技术推广队伍。围绕产业链创新创业,从优落实人才引进和创业支持政策,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
  今年,烟台又启动了新一轮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将持续推进以烟台苹果为引领的果业高质量发展,保护好乡村优势特色产业“金字品牌”,以转型、提质、增效为重点,集成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装备,引领新主体和新模式革新跨越,提升烟台果业市场竞争力和全产业链管理水平,重塑传统产业新优势。
把苹果卖到全世界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在栖霞,像周靖凯这样的“果二代”返乡“接棒”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乡村振兴的大时代里,“果二代”有自己的新征程,姜静也是其中之一。
  11月17日,在栖霞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分选包装车间,机器轰鸣,工人忙碌,工人们正在将从分选机器上下来的苹果包装装箱。“这种苹果个头虽然小,但是售价并不低。”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姜静说,这些苹果将出口到印尼和菲律宾。除此之外,公司的苹果已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
  姜静所从事的事业正是烟台苹果革新的重要一环。2019年底,烟台提出聚焦果业提质增效和农民增收致富,着力构建现代特色果业生产、产业、经营、市场四大体系,以苹果产业升级带动乡村产业振兴。
  姜静的父亲姜延泉创立的齐鲁泉源供应链有限公司是集苗木栽培、果蔬储藏、果品深加工、农产品研发检测、供应链金融和进出口贸易等于一体的苹果全产业链企业,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同时也是山东省唯一一个果品类“独角兽”企业。
  作为一名“果二代”,“80后”的姜静大学毕业后便进入公司工作。起初,姜延泉带姜静跑国外的市场,后来她就自己去国外开拓客户。“在国外,他们特别看中品牌。条件非常苛刻,你要先把货铺过去,市场认可才行。”姜静说,一批货十多万元,当年也是很害怕,因为市场不会给你情面。最终,凭借过硬的品质,“泉源”牌苹果已成为印尼前三大客户的主要供应商。
  “有了成功的经验,又复制开拓了多个国家的100多个客户。”姜静说,她深耕国外市场多年,小到包装,大到合同,已十分熟悉,“只要用心了,就一定能做好”。每当有客户称赞苹果好吃,姜静都特别自豪,“品质是企业的生命线,好品质造就好品牌。”
  除了卖苹果,齐鲁泉源还种苹果。“公司建了两个苹果示范园,引入目前国际最先进的滴灌设备,整个基地采用矮化自根砧的双脱毒苗木。”姜静介绍,公司还建成了全国首家苹果物联网可追溯体系,实现了苹果在开花、结果、施肥、喷药等环节全过程可追溯。其中,泉源豹山口基地生产的苹果2021年搭载神舟十三号飞上太空,成为“太空第一果”。
  11月15日,姜静在朋友圈发了一张10年前到印尼参加供货商大会的照片,并写下这样一段文字:“弹指一挥间,岁月如梭,我仍然保留着那份最初的梦想。”
  这些“果二代”是父辈眼中的“娃娃”。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坐标上,“果二代”们正在上演一场游子和家乡的“双向奔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