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医美直播大行其道,不少医美项目都在直播间上架、团购。然而,记者近日调查采访发现,医美直播间主播直播时充斥着各种容貌焦虑话术、疑似夸大虚假宣传的内容等,有不少消费者在直播间购买了医美项目后,反映出现了各类问题。
直播间里可以卖医美项目吗?所谓“破价”“低价”医美项目可信吗?是否存在线下消费与直播间承诺内容不符的情况?带着这些问题,记者展开了调查采访。
医美直播间转入私域直播
“换季的时候宝宝们皮肤总是干痒,都是因为缺水,我们第一号链接就是针对皮肤严重缺水的姐妹,只剩两单了,拍完后不补,直接下一个链接了。”……
夜幕降临,各大医美直播间开始活跃起来。在妆容精致的主播声情并茂的讲述下,各类医美项目纷纷上架,从基础的光电项目,到注射针剂、头顶玻尿酸、精灵耳。
除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外,一些医美直播间开始转入私域直播。今年“双11”期间,北京朝阳的戴女士被朋友拉进一个名为“某医美机构闺蜜夜福利秒杀”的聊天群组,原来该机构正在进行直播活动预热,邀请新人进群就可以额外享受活动福利。
值得注意的是,医美产品入驻直播间或涉嫌违法。
北京至瑾律师事务所主任李岑岩告诉记者,按照《医疗广告管理办法》,医疗广告是指利用各种媒介或形式,直接或间接介绍医疗机构或医疗服务的广告。主播和其背后的医美机构之间存在利益关系,在直播间面向公众推广售卖医美产品,无疑属于医疗广告范畴。如果是医疗广告,就应当在发布前申请医疗广告的审查,取得医疗广告审查证明。
“破价”成主要卖点
医美直播间主打的一个点,就是“破价”“低价”。
在一些医美直播间,商品链接中直接标出了“秒杀价”,甚至有的主播会称直播间价格跌破一折。例如,在某博主医美直播间内,一张“局部BUFF卡”,据主播介绍2299元包含6个项目,还赠送超光子和面部刷酸,算下来均价是328元每项。“相当于328元能做一次超声炮,比市价一折还低。”
为什么医美直播间能做到如此低价?辽宁大连一家医美机构合伙人王先生告诉记者,现在一些医美直播间的价格已经不仅仅低于线下售卖价格,甚至已经远低于成本价了。比如99元的光子、1999元一支的乔雅登玻尿酸,如果进货渠道正规,实际进价绝对不止这个数,每卖一次商家都在赔钱,但一些商家就是要通过这种形式挤占市场、抢占客户。
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邓利强在采访中提到,医疗美容是最早市场化的医疗项目,市场化之下引发了机构的价格战。“合理的价位是整个医疗美容行业自身应该约束的,如果直播间动不动就‘破价’‘跌破底价’,那么这背后要么存在原价暴利问题,要么就是不正当竞争。”
直播乱象亟需整治
实践中,不少受访消费者表示自己冲着直播间“薅羊毛”去的,但实际线下体验不尽如人意。
北京德恒律师事务所律师吴迪说,如果消费者在线上购买了医美项目或产品,但线下实际消费与承诺不符,可能构成虚假宣传或欺诈行为。这种情况下,消费者有权要求退款或者按照线上购买的内容得到相应的服务。建议消费者在遇到类似情况时,保留好购买凭证和相关证据,并与商家沟通解决。如果商家拒绝合理解决问题,消费者可以向消费者权益保护部门或监管机构投诉举报,寻求帮助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此外,医美直播间的主播话术也充满“套路”。
医美项目往往是需要面诊后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然而在一些医美直播间,主播会大肆承诺某款商品“可以解决一切问题肌肤”“只要有红痘痘,几个疗程下来都能根治”等。还有的主播会大肆贩卖容貌焦虑,“刺激”消费者下单。
吴迪认为,医美直播的兴起伴随着一系列问题,背后原因可能涉及监管不到位、行业自律不足、商业利益驱动等多方面因素。李岑岩建议,相关部门应坚持严厉打击重点打击医美直播乱象。在打击过程中,通过抓典型、公布典型事例的方式,对行业进行警示教育。医美直播主播需要进行培训,持证上岗,否则对所涉医美机构、直播人员进行罚款、封号等处罚,对于提供直播的平台,也应当承担连带责任。如果因医美产品对消费者造成损害的,应当按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退一赔三,进行惩罚性赔偿。 据法治日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