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空经济“飞”入百姓生活
普通人的飞行梦,正变得越来越容易实现
2024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陈晨 徐宁 济南报道

  4月17日,济南低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正式启动。而在济南莱芜、商河、平阴等地,从工薪族到企业家,学习开飞机或教人开飞机的人日益增多。
  2024年被称为低空经济元年,“低空经济”首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随着国家摇起低空经济这面大旗,通用航空行业发展加速。工信部等四部门提出,到2030年我国通用航空装备将全面融入人民生产生活各领域。
定义新质生产力
万亿产业新赛道

  作为我国第一款通过中国民航适航认证的民族品牌轻型运动飞机,阿若拉让吴雨庭感到自豪。正是靠这架飞机,吴雨庭和几名来自各行各业的“飞友”一起创业,成立山东省翊森通用航空有限责任公司,先后开展飞行执照培训、空中飞行体验游览及青少年航空科普等业务。
  仅就飞行执照培训而言,从2020年全年只招到不足20名学员,到如今拥有约200名学员;从街边“抓人”宣传,到频繁接到咨询电话,吴雨庭深切感受到了普通人越来越浓厚的飞行兴趣。
  飞行学员数量的递增甚至翻倍,在吴雨庭看来,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摇起了低空经济这面大旗。
  低空经济是指以民用有人驾驶和无人驾驶航空器为主,以载人、载货及其他作业等多场景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辐射带动相关领域融合发展的综合性经济形态。前不久,工信部下属机构赛迪顾问发布的《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4)》显示,去年中国低空经济规模达到5059.5亿元,增速高达33.8%。预计到2025年,“低空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的综合贡献值将高达5万亿元。
  业内人士称,国家把低空经济定义为一种新质生产力,低空经济已被业内普遍定位为万亿产业新赛道。
未来实现飞行梦
门槛会越来越低

  事实上,低空经济早已融入生产生活。
  无人机配送已开始落地应用。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美团无人机已在深圳、上海等城市8个商圈落地了22条航线,并已累计完成用户订单超21万单。
  在应急救援方面,去年甘肃积石山地震发生后,我国多型无人机曾迅速驰援救灾现场,开展灾情侦察等应急救灾任务。
  随着信息茧房被逐渐打破,越来越多普通人发现,原以为无法触及的飞行梦近在咫尺。
  春节期间,开飞机返乡的新闻曾引起不少人惊奇。安徽的王磊就驾驶轻型运动类飞机从六安飞回老家亳州,260公里的路程只飞行50分钟。不仅春节,身为一名飞行教员的他,平时也常带女儿一起飞行。
  在翊森通航,学员除了企业家,也有工薪族,甚至还有高中生和大学生。吴雨庭预计,未来飞行梦想的经济门槛会越来越低,“随着低空经济的发展,科技水平的提高,飞行成本会进一步降低”。
山东通用机场
明年将达到30个

  4月17日,一架“领雁”AG50轻型运动飞机在平阴榆山机场起飞,这标志着济南低空产业示范基地建设正式启动。
  同日,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主任金贤东在介绍低空经济发展时表示,当前我国发展低空经济已经具备较好基础,概括讲是“三个有”:有政策、有基础、有能力。
  吴雨庭笑称自己是国家发展低空经济的“第一批受益人”,他的切身体会是,办理相关手续的复杂度越来越低,这让他们的工作难度进一步降低,工作效率进一步提高。
  与此同时,近几年全国各地都在加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2023年底全国已建成并登记的通用机场449个、飞行服务站32个。目前济南有商河,莱芜雪野,平阴榆山、孝直4个通用机场。据《山东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到2025年,山东省的通用机场将达到30个。
  除了航空器和通用机场数量的增加,通航企业也有遍地开花之势。天眼查显示,目前全国有5万多家通用航空类公司,山东省内超过4000家。
  相关企业不断增加,新技术不断进步并被广泛应用,低空经济发展有了越来越强大的技术支撑。虽然如此,但金贤东表示,我国低空经济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相关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通航从业飞行员有3746人。业内人士认为,还有较大的就业缺口。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