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为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
“十四五”以来,油田实施各类科研攻关项目1166项,荣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8项
2024年04月2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4月24日讯(记者 顾松 通讯员 孙万芹 史忠华 韩世春) 海上,CB208B-P2井日产油稳定在101.2吨,创下胜利海上稠油单井日产新纪录,沉寂了20多年的海上稠油区块有了效益开发的具体实践;陆上,丰页1-10HF井钻井施工从180天压缩到19天,口井成本从7000多万元减少至不到3000万元,创造国内陆相页岩油水平井钻井施工最快纪录。
  从海上到陆地,新纪录的背后是科技创新作用日益彰显。在不久前召开的中国石化2024年科技进步工作会议上,胜利油田有21项成果获奖,另有6项成果获得山东省科学技术奖。
  近年来,老油田提高采收率、页岩油、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理论技术不断创新突破,各类获奖科技成果数量也呈逐年上升态势,成为撬动油田科技创新发展的有力杠杆。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和重要引擎,也是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
  2021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胜利油田时,对油田自主创新的页岩油勘探开发技术、高温高盐聚合物驱技术、CCUS技术给予肯定。
  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构建高水平科技创新体系,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制定“卡脖子”技术清单,加快攻关突破步伐,取得了一系列新成果。
  高温高盐非均相复合驱技术,攻克大幅提高采收率难题;CCUS技术通过国际碳封存领导人论坛认证,达到国际水平;“胜利天工”系列高端智能装备在国内各大油田及埃及、沙特等国外油田推广应用;油田和工程公司多名青年科技才俊被评为中石化优秀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彰显了胜利科技人才的实力和水平。
  打开《胜利油田“十四五”科技创新发展规划》,10项基础理论研究、60项关键技术攻关、20项集成配套推广、6项前瞻储备技术,“怎么干,干到什么程度,如何保障”,每项都进行了明确,全面系统的顶层设计体系引领油田科技创新方向。
  一批高层次实验平台、高水平开放合作平台、高效率成果转化平台相继建成。CCUS、智能油田2个国家能源局研发技术中心进入国家创新平台赛道“并跑”;山东省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落户胜利……
  目前,胜利油田建成了全国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研发中心1个(国家能源页岩油研发中心),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4个、油田级重点实验室16个,在聚集优秀人才、重大项目研发、科技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集聚“智”力,万众创新。科技创新的不断突破,离不开胜利油田和胜利石油工程公司“一家人、一条心、一起干”。
  胜利石油工程公司健全完善以胜利研发中心为主体,钻完井、修井等六个技术中心为支撑的“1+6”研发体系,培育了23类100项特色技术,打造了53类109项“胜利天工”系列产品,锻造支撑勘探开发的“坚兵利器”。
  “十四五”以来,胜利油田共实施各类科研攻关项目1166项,其中国家级7项,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级310项,荣获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68项,授权国家专利1255件,中国专利金银奖各1项。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