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隍庙里的学校
2024年05月0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黄杏林

  1963年7月,我大学毕业被国家分配到山东省财政金融学校任教。据负责分配的老师说,这是一所很不错的省直属的老中专学校,我很高兴。办完离校手续,拿着报到单,我就在山师校门口叫了一辆三轮车,拉着我和极简单的行李赴任去了。临上三轮车时,我看见报到单上写的地址是:东华街5号。我跟蹬三轮的师傅一说,他说不远,很快就到。
  一路上,我都在想象着这所中专学校的模样,憧憬着美好的教学生涯。我心里想,既然是省属中专,规模就不会很小;既然是财政金融学校,条件就不会很差;既然是所老学校,老师学生就不会很少。可等到了东华街5号下车时,那位三轮车师傅突然恍然大悟地说了句:“嗨!这不就是城隍庙吗?”我更正他说:“不是!你看这牌子上写的不就是‘山东省财政金融学校’吗?”那师傅也不和我争辩,笑了笑,就走了。
  我进了校门,可就傻眼了。左右环顾,这哪像个学校啊?青砖铺地的长条院子,既没教室,也没办公室,像个陈年败落的住家四合院。左边有个路口,好像里面还有个西院,只见近处有几间小屋,却看不到里面的格局。我站在门里,正不知往哪里走时,门旁小传达室里出来个老头儿。问明我是来报到的老师,便很热情地陪我往四合院里走,说是去办公室找领导。
  说往院里走,那可真是很靠里了。从长院南头往北,路过东西两边廊房般青砖青瓦的狭长小屋,绕过大北屋东头,进了个短胡同,然后,拐拐拉拉地穿过三个无窗无门的小院儿,走到最北头,才出现了三间办公室,分别是校长室、政工科、教务科。两个办公室里都出来了人,见我提着行李,都心领神会地同我打招呼,亲切地把我让进教务科去。我就此认识了耿校长和蔡科长。耿校长见到我第一句话就说:“没想到吧,黄老师,咱们的学校是在一座城隍庙里。”这句话确实把我的心给说凉了半截。
  办完一应手续,蔡科长陪我到位于教务科西边小院里的教研室,他说:“老师们都在,见见面,认识认识吧!”我一看,教研室就是两间相连的北屋,东边是专业课教研室,西边是文化课教研室,两屋各走各的门,中间也有门相通。所以我在文化课教研室一出现,专业课的六位老师也都闻声而至,热热闹闹地来围观我这个初来乍到的新老师。老师们和我一一握手,兴致勃勃地问这问那,待我都很热情,谈吐都很亲切。有一位年长的老师高兴地说:“咱城隍庙里终于来了女教师了!”逗得在场的十几位老师哈哈大笑。这一笑,又把我的心给笑热了。
  见面礼行过,蔡科长便领我到住处去,并顺路观光一下校容。这回走的是西路。从教研室往西就看见一个大殿样的房子,里面又深又宽,黑乎乎的。蔡科长说,这是学校的礼堂。再往西还有个小院儿,北面是伙食科,南面是伙房。折回来,从礼堂门前的一个走廊往南,就进入教学区。两个篮球场大的小操场居中,北边两头和东、西两侧都有些青砖瓦房,屋脊很高但房间不大,大多是男女生宿舍,能上课的教室总共4间,而且都只一面有窗户,阴暗简陋。操场南面是一座全院最高大的建筑,据说是城隍庙原来的戏楼,旁边有台阶上去,上面的一层,便是学校的图书馆。从戏楼的东头走出来,又是一个小院,戏楼南还有一个二门。正对着二门的,就是很壮观的城隍庙山门。当时山门的三个拱洞均已堵死。但是,山门、二门和戏楼的建筑还基本上保留着原貌,房顶都是绿色和黄色琉璃瓦覆盖,墙体都是厚石和青砖砌成,只是年久失修,显得陈旧破败,房顶上的草倒是长得很茂盛。
  蔡科长把我领到山门东邻的一间前低后高斜坡顶的房前,对我说:“条件太差,你就暂时住在这里吧,等有了合适的房子再给你调。”我站在屋门口往东一看,三米开外,就是我进校门后看到的西口,原来我就住在临街的校门口附近。我的对门还有两间屋,一间是卫生室,一间是会计室。进了分给我的小屋一看,条件的确是够差的。那屋子的面积也就七八平方米,黑咕隆咚,还是土地,前面一个小矮木门,后墙一个高高的小窗户。屋里安着一张床,一个课桌,一把椅子,一个方凳,都是旧的,西北角还有个煤球炉子。虽然我美好的憧憬像肥皂泡一样破灭了,但总算拥有了我自己的单间,而且我已经把东、西两院巡视了一圈,当时学校就是这般窘况,别无选择。
  在城隍庙里办学,规模自然大不了。不过我们这所学校的历史是很悠久的。最早是创建于1946年的北海银行总行会计训练班,后经多次变更校名,叫过干校,叫过干训班,也叫过银行学校,1958年,并入山东省财经学院,1960年又独立出来,由山东省人民银行和山东省财政厅合办了山东省财政金融学校,校址就在原银行干校所在的这个城隍庙里。我到学校时,刚毕业了一个财政金融综合专业班,又招了两个班,一个财政班,一个银行班。我当时教财政班的语文课。
  那段时间,我和学生们都吃住在城隍庙里,虽然生活环境和教学条件都很差,但我们的校风很正,教与学的劲头都很足,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也十分融洽,十分亲密。除了上课,业余时间还开展各种文体活动,国庆节和新年时,师生都会在礼堂里表演节目,整个城隍庙里,欢声笑语,其乐融融。
  我到学校的第二年,财政厅决定在泰安单独建立财政学校,省人民银行建了银行学校,我随银行学校迁到黄台,从而结束了在城隍庙里工作和生活的经历。说来,在这座道家祭祀城市保护神的庙里,培养出了不少财政金融系统的人才,这算为城隍庙增添了别样的功能。而在著名的济南督城隍庙六百多年的历史里,我曾在这庙里住过一年,也算是荣幸吧!
  (本文作者为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退休教师。)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