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落地,有银行10分钟售罄
专家提示:本期国债久期较长,投资者购买时须注意与储蓄国债的区别
2024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20日,招商银行、浙商银行对个人客户开放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购买渠道,并且购买时间仅限于当天。浙商银行有关负责人透露,首批上柜一级认购额度2000万元,于手机银行App10分钟售罄。11时该行临时增加1000万元额度,也迅速售罄。
  业内人士提示,超长期特别国债久期较长,投资者购买时须注意记账式国债与储蓄国债的区别。
  期限超长却依然“抢手”
有人入手16万元

  “我行有5亿元额度,就卖今天一天,上午有几位投资者来咨询。”记者以客户身份走访时,招商银行北京某支行的一位工作人员表示。
  该客户经理介绍,本期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销售时间仅限20日10:00至15:30。“您得先做个风险测评,在A3及以上才能买,购买前要开立记账式国债账户。”
  据了解,招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仅支持通过个人银行PC版和柜面渠道购买(不允许代办),手机银行无法购买。
  浙商银行同样于20日10:00—15:30销售“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一期)”。个人投资者可通过浙商银行网点柜台、手机银行App购买,购买需要开立一类账户、完成风险测评、签署相关协议并开立柜台债券二级托管账户等。
  浙商银行有关负责人表示,由于是今年财政部首次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该行在发行前做了审慎综合评估、客户需求摸排和投资者辅导。5月20日为超长特别国债缴款日,根据发行前摸排的客户需求,首批上柜一级认购额度2000万元,于手机银行App10分钟售罄。不少客户反馈希望可以多加些额度,因此11时临时增加1000万元额度,也迅速售罄。
  与此同时,在社交媒体上,关于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讨论热度也在攀升,不少网友晒出自己的认购截图,有网友一入手就是16万元,直言打算持有到期,“每半年收利息2000元,用于犒劳自己”。
  据了解,本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发行价格与债券面值均为100元,认购债券数量为整数,认购债券价格为100元面值的整数倍,无上限要求。
  此外,本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2.57%,于2024年5月20日开始计息,每半年支付一次利息,付息日为每年5月20日和11月20日,遇节假日顺延至下一个工作日,2054年5月20日偿还本金并支付最后一次利息。
工农中建四大行未开售
多数银行尚在筹备中

  此次共有56家金融机构参与承销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其中就包括多家国有银行及股份制银行,但记者调查发现,多数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均表示暂未接到超长期特别国债针对个人投资者发售的通知。
  记者了解到,工农中建四大行还未开放个人投资者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销售渠道。中国银行客服人员表示,具体发售信息尚未披露,以临近发售信息为准。某国有银行北京某支行客户经理透露,“超长期特别国债需要银行自主报送是否参与承销以及具体承销额度。目前接到的通知是,我行网点柜台暂不参与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个人投资者的销售。”
  大多银行虽未参与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的销售,但亦有银行表示,正在筹备中。另一家国有银行内部人士透露,该行暂不参与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销售,至于后续的续发或更长期限的特别国债发售需要等通知。另一家大行也提到,首批3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该行未参与销售,但正在积极筹备,之后可能会参与。
  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看来,超长期特别国债采用市场化方式发行,通过竞争性招标确定票面利率,这可能限制了参与的银行数量。同时,超长期国债的期限较长,风险管理要求较高,参与承销的银行必须具备极强的风险承担能力。
不能提前赎回
可在二级市场流通交易

  在走访过程中,某国有大行的工作人员给记者举了个例子,如果有客户今天以100元的价格购买了本次超长期特别国债,票面利率是2.57%,债券每半年付息,则客户每半年可获得票面利息,如果持有到期后兑付本金,其间无论债券价格如何波动,到期后将按照票面价值兑付。
  但是,由于本期国债持有期长达30年,如果客户中途着急变现,记账式国债并不能提前赎回,只能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这就会面临二级市场价格波动的风险。受到经济基本面、货币及财政政策、债券供需等因素影响,债券价格有涨有跌,可能涨到100多元,也可能下跌到90多元。因此,持有期中途卖出,有可能出现亏损,也有可能盈利。
  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工程执行主任袁帅表示,超长期特别国债在锁定未来几十年的稳定收益的同时,也意味着投资者需要承担一定的利率风险。“如果个人投资者需要提前赎回国债,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利率风险和市场风险。”
  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表示,对绝大多数投资者而言,30年的期限偏长,很难做到持有到期,很可能涉及中途转让退出的问题,届时投资者需承担票面价值波动的风险,需要投资者具备一定的风险承受能力。
政策加力提效重要体现
占比仍有提升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是财政政策加力提效的重要体现,在促进我国经济回升向好、支持重大项目建设、降低债务风险等方面都有重要意义。从发行节奏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整体供给较为均匀,对债券市场流动性的影响不大。
  当下,经济修复仍需积极的财政政策持续发力,超长期国债规模的占比仍有一定提升空间。
  中诚信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袁海霞认为,近年来,在多重因素影响下地方财政持续承压,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利于缓解地方财政压力、降低宏观债务成本、减轻政府部门整体债务付息压力。
  此外,与海外市场相比,我国的超长期国债规模占比仍偏低。据罗志恒梳理,从各国超长期国债规模占比看,日本达44.8%,德国、美国占比均超过20%。相比之下,我国超长期国债规模占比偏低,仅为16.9%,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连平认为,“连续几年”可能是4年至5年。如果每年都按1万亿元安排,则最终总的发行规模有可能达4万亿至5万亿元,将超过此前历次特别国债的发行规模。
  综合新华社、中新经纬、北京商报、潮新闻、华夏时报等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