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批项目“就位”
去年增发的万亿国债资金已全部下达地方
2024年05月2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21日从国家发改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已经做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梳理出了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这意味着,超长期特别国债第一批项目已经“就位”。

    从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相关工作
  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李超在发布会上透露,今年以来,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从三方面推进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两重”建设准备工作。
  一是做好项目储备。从今年2月开始,国家发改委多次组织各地方各相关部门,梳理储备今年能开工建设的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同时,联合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完善重大项目用地、环评等要素保障机制,并组织召开全国视频培训会。
  二是细化任务举措。组织召开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视频会议,布置各地方进一步细化落实“两重”建设重点任务。同时,会同相关部门抓紧研究明确“硬投资”项目细化要求和“软建设”具体举措。
  三是做好第一批项目下达准备。按照近期中央政治局会议关于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的要求,以及国务院召开的支持“两重”建设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工作部署,在前期开展工作基础上,梳理出一批符合“两重”建设要求、可立即下达投资的重大项目,待国债资金到位后即可加快建设。
  新增万亿国债已落地项目开工率超70%
  去年我国增发1万亿元国债,专门用于支持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灾后恢复重建,以及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李超表示,增发国债项目进展总体顺利,各地正抓紧推动项目开工建设,截至目前,在已落地的1.5万个项目中,已开工建设的约1.1万个,开工率超过70%。特别是灾后恢复重建项目总体进展较快,以京津冀为重点的华北地区等8省市项目开工率达到80%左右。
  李超还表示,国家发改委从资金下达、项目推进和过程监督等全链条做出了一系列安排,确保增发国债项目既能支持灾后恢复重建、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也能发挥在扩大有效投资、促进就业增收、改善居住生活条件等方面的作用,把这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一是建立了项目在线调度机制,对项目进展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督促。二是组织地方对项目进行自查,在此基础上,今年分三批对31个省份的项目开展全链条全周期式实地督导。截至4月上旬已完成第一批对北京、河北、天津等12个省市的实地督导,帮助地方解决困难、推动项目加快落实。三是进一步压实地方主体责任,确保工程项目质量,真正把各项工程建成民心工程、优质工程、廉洁工程。
        据中新社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