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沂市蒙阴县村民正在浇地抗旱。 通讯员 张圣虎 摄
6月11日,农业农村部和中国气象局联合发布农业高温干旱风险预警,目前,全国夏播已过四成,进入高峰期。山东各地密切监测旱情发展动态,全力以赴抗旱保夏播,确保不误农时、种足种满。山东省水文中心6月11日16时发布干旱蓝色预警,提请各有关单位提前采取措施,加强水源和用水管理,做好应对准备。
今年以来全省降水
较常年同期偏少27%
根据山东省水文中心最新水情旬报,6月上旬全省平均降水量1.3毫米。今年以来,全省平均降水量98.8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7.0%,较去年同期偏少22.5%。
截至6月11日8时,全省大中型水库、南四湖、东平湖总蓄水量50.03亿立方米,较常年同期多蓄15.34亿立方米,较去年同期少蓄11.18亿立方米。各市大中型水库蓄水量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多1成至1.1倍。
据了解,鲁南南部、鲁中、半岛及鲁西北局部地区出现中度及以上缺墒,其他地区墒情基本适宜。据全省墒情站监测资料统计,中度及以上缺墒站点占比为28%。
夏播遭旱情
山东各地全力抗旱
农业农村部最新农情调度显示,截至6月11日,全国夏播已过四成,进入高峰期。但近期黄淮海地区持续晴热少雨,土壤失墒快,局部旱情发展,对适期适墒播种不利。对此,农业农村部启动四级抗旱应急响应。
截至6月10日,山东省农作物受旱面积121.5万亩,农田缺墒面积262.4万亩,主要分布在临沂、菏泽、滨州、东营、潍坊、聊城、泰安等地。为有效应对高温干旱,各地多措并举,全力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
6月11日,临沂市委社会工作部和临沂市志愿服务联合会发布倡议书,号召市民积极开展抵御高温、节水抗旱志愿服务活动。6月9日下午,随着岸堤水库闸门的提起,汩汩清水通过马头崮灌渠流向蒙河,沿河农户引水灌溉,让自家的果园、农田“喝个饱”。
在兰山区茶山灌区,针对连日来水位降低的情况,从6月8日开始,临沂市水利局从跋山水库调水,引入茶山灌区,保障白沙埠、枣园、李官等乡镇农业灌溉用水需要。
“截至6月12日8时,临沂市水利工程蓄水总量12.72亿立方米,在留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采取蓄、引、提等多种措施,有序保障农业抗旱灌溉用水。”临沂市水利局水利工程防办工作人员阚越介绍,截至6月12日15时,临沂市水利部门先后派出25个抗旱工作组,到重点县区乡镇开展抗旱技术指导。全市6座大型、26座中型水库也已先后开闸放水,累计调水量达2.22亿立方米。截至目前,临沂市累计抗旱播种、抗旱保苗面积263万亩。
今年以来,潍坊降水偏少,青州市计划统筹全市水资源,利用黑虎山、仁河水库和现有的应急水源地的水资源,推进在建地表水拦蓄工程和调水工程建设,确保全市民众饮水不出问题。枣庄市台儿庄区利用水库、机井等一切有利条件,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灌溉方式及时抗旱浇灌。
针对当前农作物受旱情况,山东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近日印发通知,要求进一步强化旱情监测,加密墒情旱情监测调度频次,同时强化应急引水,向东营、滨州、济南等地调增应急引黄指标4.11亿立方米,并派工作组赴临沂、滨州等地指导做好水源配置、引黄供水、抗旱保墒等工作。
针对高温天气,相关部门提醒,户外作业人员在进行中等强度活动中,应每15分钟至20分钟喝1杯水。工作时宜穿着反光衣服或放置冰袋的冷却背心,及时更换被汗水浸湿的衣物,尽可能将在高温下暴露较多的工作,安排到一天中较凉爽的时间。要减轻劳动强度,放慢劳动速度,定时休息。
出现先兆中暑症状时,应立即移至阴凉处休息,适量喝水降温。若病情并未缓解或变严重,应即刻就医或呼叫救护车。
稿件来源:李其峰 临沂报道
新华社、中新社、央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