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南通被列为全国首批沿海开放城市40周年,7月10日至13日,全国晚报都市报社长总编看南通活动顺利举办。来自国内近20家媒体的老总和骨干记者走进“江之尾、海之头”的南通,沿着江海岸线驱车400公里,探访跨江向海发展的火热一线。
记者 吴佳 南通报道
跨江融合
“创新协同区”破题长江口
盛夏七月,长江北岸,从南通市海门区穿越长江至苏州太仓的海太过江通道,上千名工人、数百台机械正忙而有序地推进工期。
海太过江通道是国内距离最长、断面最大的水下盾构隧道,全长约39.2千米,其中过江隧道长约11.2千米,堪称“万里长江第一隧”。这座公铁两用跨江通道,计划于2028年建成通车,建成后,从海门10分钟就可跨过长江,从南通市区1个小时可抵达上海市中心。
它还是南通“八龙过江”交通格局中的第五条通道。随着越来越多过江通道的建成,南通和苏南、上海将实现无缝对接、共享同城效应。
当前,在江苏省委、省政府支持下,南通积极携手上海、苏州,共建长江口产业创新协同区。南通市委书记吴新明表示,协同区是为了服务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跨区域协同。南通产业基础、发展空间、交通区位等综合优势明显,可以成为上海、苏南的产业协同基地、长三角优化生产力布局的首选地,更好助力长三角建设世界级产业集群。
江海岸线上
接连诞生“大国重器”
“天鲲号”绞吸式挖泥船、2.4万标箱超大型集装箱船、3000吨级自升式风电安装船、极地探险邮轮……近年来,长江入海口先后驶出40多艘贴上“南通造”标签的“世界第一”“全国首创”的“大国重器”。江海岸线上,形成以振华重工、中远川崎、招商局重工等为代表的船舶海工地标性产业。
启东海工船舶工业园是诞生“大国重器”的摇篮。前不久,园区内的振华重工建造的又一“海上利器”试航归来,这台1600吨自航自升式风电安装平台“海建020”成功开展超载实验。该船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最新一代集运输、自航、起重、安装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海上施工利器。
船舶海工产业是南通六大千亿级产业之一。随着南通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加快建设海洋强市,以船舶海工为代表的沿海地标性产业强势崛起。2023年,船舶海工集群产业链规上企业实现产值约1800亿元。2024年预计船舶海工产业产值突破2000亿元。
百亿项目打头
“石化双循环基地”呼之欲出
浩瀚的黄海给南通孕育出丰富的腹地资源,也为重大产业项目落户开辟了广阔空间。最近,通州湾示范区传来重磅消息,总投资500亿元的中石油蓝海新材料项目,19项前置性规划编制已近尾声,26项基础设施建设已全面展开,7月底临时设施将入场建设。最终目标是建成具备国际竞争力、产品高端、绿色低碳的江苏沿海千亿级绿色石化新材料基地。
这个布局南通沿海的产业“巨无霸”,是南通打造通州湾石化双循环基地的“头号工程”,也是中石油集团在长三角地区的一次重大布局。
驱车行驶在南通276公里海岸线上,吕四港、海门港、通州湾、洋口港四座深水大港由南及北,向海而立。一个个临港产业园内,十亿级、百亿级大项目排兵布阵,蔚为壮观,岸线资源优势正变为产业集聚胜势。
在南通沿海,像中天钢铁、金红叶纸业的“大手笔”项目不在少数。2023年南通市新签约并注册超5亿元内资项目389个、超3000万美元外资项目97个,其中沿海重点板块项目数过半。
抱团出海
“江苏新出海口”拔锚起航
启东吕四港“2+2”码头(即2个10万吨级通用码头、2个10万吨级集装箱码头)上,港机高耸、堆场货满。这座开港不久的深水大港,实现了开港即繁忙。
吕四港还有一个重要身份——南通通州湾新出海口起步港区。2019年,《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规划建设南通通州湾长江集装箱运输新出海口”。
几年前,南通以“大通州湾”思维统筹推进全市域的沿海开发、江海联动发展,推动吕四港、海门港、通州湾和洋口港四座沿海港口规划“一张图”、布局“一盘棋”、资源“一本账”,构建市级统筹、各板块共同参与的发展格局,“大通州湾”的出海编队,在国家战略的风口下,共同组成南通乃至江苏向海开放、连接全球的大通道。
沿海港口握指成拳,“江苏出海新通道”拔锚起航。2023年,南通港货物吞吐量超3.4亿吨,位列全国主要沿海港口第14位。至2035年,通州湾新出海口将全面建成通道运输能力强、枢纽布局合理、江海联运便捷,物流服务和通关效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的新出海口。
“风从海上来”
绿色能源仓抢跑“零碳”赛道
盛夏的南通海岸线上,上百台风车擎天而立、吸风吐电,不远处“渔光一体”项目建设基地里,深蓝色光伏板鳞次栉比。而这些“绿电”能源正通过电网,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岸上的储能站。
在江苏丰储储能电站不远处,是如东瞄准促进新能源消纳的又一有效手段——重力储能技术,引进全国首个重力储能项目。148米、35层的摩天大楼,没有办公室,也不住人,而是12672块重力块,在这栋大楼里忙碌地“坐”着电梯上上下下。
中国天楹重能发电项目负责人盛元茂介绍,该项目利用重力块做功发电,在充电模式下,系统中的同步发电机作为电机使用,吸收风电、光伏等新能源或电网中的富余电能,将重力块提升到一定的高度对能量进行存储,完成电能-机械能-势能的转换。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重力块”全部利用本地固废材料,如建筑垃圾、煤灰废物、废弃的风机叶片等为原材料,实现了对工业废料的再利用。
绿色能源不只来自海上风电,距离如东岸线15公里的阳光岛,源源不断“吞吐”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天然气,保供长三角区域居民用气。
阳光岛是一座因天然气而生、而兴的“能源岛”。依托深水海港资源优势,海上小沙洲变身国家级能源岛,年接卸天然气将超2000万吨,到“十四五”期末,洋口港接卸能力将达到2500-3000万吨/年。
源源“绿色能源”海上来,驭风生电、吸气生能,抢跑“零碳”赛道已成为南通追江赶海的重要支撑。
(图片由南通市委宣传部提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