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一句嘱托,侄媳照顾残疾叔公40年
2024年09月06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王新英照顾叔公宋德才很是细心。
     孔茜 王浩然 济宁报道

  爷爷的一声临终嘱托,从花信年华到年过花甲,济宁高新区接庄东村村民王新英照顾先天性残疾四叔公宋德才40年。66岁的她,在本应尽享幸福时光的时候,依旧肩挑重担,悉心照顾患病四叔公。
爷爷临终嘱托
她接棒照顾四叔公

  人无信不立,但因一句嘱托,坚守40年并非易事。
  1984年,王新英老公的爷爷身体每况愈下。临终前,爷爷将孙媳妇王新英叫到床前说,“新英,你是个善良的孩子。我走后,你能尽量照顾照顾你四叔吗?”看着生命垂危的爷爷,不善言辞的王新英点头应下。
  王新英的四叔公宋德才是先天性肢体一级残疾,生活起居需要人照顾;又因从未娶亲、无儿无女,爷爷离世后,四叔公便到王新英家中生活。
  那时,王新英的大儿子十个月大,丈夫一天打零工仅赚8元钱,虽然生活过得拮据,但她从未想过以此推托。“只要有我一口吃的,我就不能饿着我四叔。”
  王新英准备一日三餐、洗衣服、收拾家务、种庄稼……每天都忙得脚不着地。这样忙碌的生活过了27年,家中也添丁进口,又有了三个女儿。
  原本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2011年,王新英的家庭却突遭变故。丈夫在新疆打工时突发疾病,需要回家就诊,在济宁市第一人民医院,被确诊吞噬细胞综合征,经医治无效离世。一家老小六口的重担压在王新英一人身上。
  “作为侄媳妇,照顾四叔公有很多不方便的地方。”王新英坦言,丈夫离世后,面对外界的流言蜚语,她曾有过动摇。但每每想到爷爷的嘱托和对四叔公生活的担忧,她又坚定了继续照顾的信念。
视四叔公为父
用心照顾生活起居

  麻绳专挑细处断。2017年,四叔公被确诊为膀胱癌,微创手术3次,最后一次膀胱整个被切除,终日携带尿袋成为他的日常。
  起初,清洁、消毒、更换尿袋,王新英并不敢碰。为了避免四叔公感染,王新英硬着头皮学、练。“看着身子那些插管子的‘窟窿’真的害怕。”为了不碰疼四叔公,王新英总是小心翼翼地擦拭着,倒尿、倒屎更是需要每日多次反复做。
  这种点滴小事犹如繁星般,充斥在生活之中。四叔公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侄媳妇知道我爱吃集市上的一家卷饼,每次路过都会买给我,自己只吃馒头和水。”谈及王新英,四叔公宋德才眼中闪烁着泪光。
  “我虽然身体不好,但我命好,有这样的孝顺好侄媳妇,既耐心又细心,把我伺候得好好的,我这是前辈子修来的福气”。
  “作为晚辈,照顾四叔公是我应该做的。”王新英说,她与四叔公的关系,也并非都是她在付出,实则是“鱼帮水、水帮鱼”的关系。
  起初,四叔公未生病前,身体还算硬朗,尽管行动不便,却还能活动。白天,王新英与爱人外出种地、打工,四叔公就在家中照看孩子。如若两人中午无法赶回,四叔公就会给孩子做饭。“我的4个孩子,基本上都算是四叔公看大的。”王新英说,最让她感动的是,有一年,自己奶水少,孩子只能吃饼干、喝米汤。为了给孩子增加营养,四叔公将养了三年的牛卖了,卖牛的钱都给了她。
  “四叔公与我而言,更像是父亲。”长时间的相处,王新英早已将宋德才视为家中一份子。因此,即使宋德才身患重病,王新英依旧倾其所有出钱医治,即使面对每次四五万的费用,靠种地为生的她依旧没有含糊过。
  多年来,看着王新英不遗余力地照顾四叔公,其子女也很受影响,公婆、二叔公、三叔公等其他家人也会抽出时间前来看望、照顾。二女儿宋蒙说,在母亲的言传身教下,子女间不仅和睦,亦十分重视孝道。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