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庆邹城市第24个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活动在凫山街道启动。
活动吸引了众多居民前来观看,与此同时,邹城博物馆还精心组织了一场流动展览活动,让市民近距离欣赏千年文物的风采,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文博红马甲”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们,在现场展出文物展板,并配有现场解说,让社区居民无需远行,就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讲解员们手持文物模版,生动地为参观者讲述了每件展品背后的故事,加深了大家对历史文化的了解和认识。
除文物展示之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互动体验区,参与者还可以亲手尝试丝网印刷、雕版印刷等传统手工艺项目。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极大提高了大家的学习兴趣,也让传统文化以更加亲民的形式走进千家万户。
(通讯员 罗布央拉)
弘扬运河文化 提振文化自信
孔茜 济宁报道
8月31日,济宁市第四届运河文化研讨会在济宁运河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活动以“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回顾与展望”为主题,旨在进一步弘扬大运河文化,提振市民文化自信。
当日,伴随着《运河谣》《我们是运河的流水》一首首优美的歌曲,济宁市第四届运河文化研讨会拉开帷幕。随后,作家、书画家现场赠送《大运河申遗十周年画册》等作品,使现场氛围不断升温。
为深入阐述“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回顾与展望”这一主题,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会长杜庆生,济宁市政协常委、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杨义堂,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济宁市民政局地名办公室原主任张培安,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济宁市博物馆首任馆长朱承山等6位专家学者,分别以《济宁黄运文化概略》《大运河对济宁的哺育和影响》《打好运河之都这张牌》等内容为题,聚焦运河文化,深入探讨文化赋能时代发展。
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成功,让沉寂的大运河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2017年以来,国家规划建设大运河文化带、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和大运河步道等重大战略,让古老的大运河重新焕发勃勃生机。为弘扬大运河文化,济宁市运河文化研究会、济宁市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员会、济宁市读书协会、济宁市太白湖新区文化发展促进会等单位共同发起并举办的大运河民间学术研讨会——济宁市运河文化研讨会,自2021年起已经举办了三届。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