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姝彤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校园里。
樊姝彤(右一)和著名矫形专家秦泗河教授。(受访者供图)
“我肯定是走得慢的那个,但我没放弃过。”一句“没放弃过”,让樊姝彤活成闪光的自己。
作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新入职教师的樊姝彤,曾在该校本硕连读过七年。这个幼年就被查出患小儿麻痹症,后因车祸导致右腿机能下降的女孩,在母校“涅槃重生”——她不仅实现了“直起腰来走路”的心愿,还逐渐从“不幸”的阴影中走了出来。
小时候的遭遇,让樊姝彤变得敏感,但也催生了她强大的韧劲儿和意志力。博士毕业后,她选择回到带给自己无限勇气的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这让她和母校的故事有了一个温暖后续。
文/片 巩悦悦 潍坊报道
“回家”
从受助者到助人者
10月8日16时,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图书馆前,暖黄色调的夕阳透过黄绿色树叶,斑驳畅快地洒向大地。身着桃红色针织衫和牛仔长裙的樊姝彤就在这时走出了图书馆。脸上的笑容,让她看起来十分明媚,缓慢的步伐和走起路来左右晃动的身体,却彰显了她的不同。
这是樊姝彤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度过的第10个年头了。走在校园里,望着眼前熟悉的一切,她有种心安的感觉。她更愿意把这里当成“家”,而现在她回家了!
其实早在樊姝彤博士毕业后,母亲曾建议她回家乡临沂工作,这样能方便照顾她的生活。但童年没有朋友,被疾病笼罩的不美好经历,常常会在不经意间袭来。权衡再三,她没有接过家乡临沂以及读博所在地——青岛抛来的橄榄枝,而是重返帮助她走出阴霾的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开启新的人生。
因身体情况,樊姝彤不能长时间站立,只能负责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实验室的科研及管理工作。课下,她还会辅导六位本科生做实验。从学生到老师的身份转变,让她从一名受助者变成了能够帮助别人的人。
“之前因为腿不好,我一直认为自己是累赘。现在能被别人需要,真的很开心。”说话间,多年来的委屈、辛酸以及当下的获得感在樊姝彤心里复杂交织,泪水在她眼里打转,但她仰头不断深呼吸,不让眼泪掉下来。
过往
并不完美的童年时光
从樊姝彤断断续续的讲述中,记者拼凑出了她并不完美的童年。
樊姝彤老家位于山东临沂的一个偏远村庄。7个月大的时候,她的右腿被查出患有小儿麻痹症。小学突发的一场车祸恶化了她的右腿机能,让她走路越来越吃力。
与生俱来的腿部残疾,让樊姝彤从小就意识到了自己的不一样。尤其每天的大课间,是她挥之不去的阴影,“别人都能做,可我没法参加”。
10岁那年,樊姝彤的爸爸去世了。和每一个同龄孩子一样,她也渴望父爱,但她永远失去了。
“我想不明白,老天为什么剥夺了我这么多。”忆及童年,习惯了以坚强示人的樊姝彤一度哽咽。孩提时因身体原因被同龄孩子嘲笑的阴影,像噩梦一样困扰她,让她一度感觉世间一切美好都与自己无关,“我不配”。
久而久之,樊姝彤变得自卑和敏感起来。尤其到了高三,学业的压力没能压垮她,但身体残疾衍生的巨大心理压力却让她想要轻生。但当她想到含辛茹苦呵护自己的妈妈时,她退缩了。于是,克服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痛苦,她“熬”过了高三,参加了高考。
右腿的残疾让樊姝彤决心报考医学相关专业。2011年9月,她如愿被当时的潍坊医学院(现为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录取。
刚上大学时,樊姝彤依旧用一层“厚厚的茧”把自己包裹起来,不轻易和人接触。其他同学都是三三两两地外出,但樊姝彤“怕耽误他们”,宁愿一个人慢慢走。别的同学都是掐点起床,但她因为腿脚不便,每天要比他们早起半小时甚至一小时。独来独往的她,除了上课,就是把自己泡在图书馆里。
“有很长一段时间,我认为自己不配玩,不配待在宿舍,只能在图书馆和教室里看书。”樊姝彤回忆,就在她以为将要这样度过一生的时候,转机出现了。
重塑
矫形手术让“花”绽放
2011年10月,山东第二医科大学迎来60周年校庆。在校医院的引荐下,樊姝彤认识了能改变她命运的著名矫形专家秦泗河。在了解到她的情况后,秦泗河当即同意做她的主治医生,尤其在检查完她的右腿后,一句“只要进行三次手术,你就有机会像正常人一样走路”,让樊姝彤重新燃起了信心。
得知这个情况,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发动全体师生为樊姝彤捐款。30元、50元、100元……上千名师生的点滴爱心汇聚起来,最终募集到了两万余元善款。与此同时,在学校和社会福利机构的呼吁下,潍坊、临沂两地素不相识的爱心人士也纷纷解囊,帮助这个执着追梦的女孩圆梦。
就这样,樊姝彤先后经历了第一次和第二次手术。手术过后,班长曹文涛还组织同学们以折千纸鹤的方式,为她送祝福。在她重返课堂的时候,全班男生还自发进行了“排班”,背着她上下课。
“以前我怕耽误他们,宁愿一个人慢慢走。但手术过后我就没再一个人了,大家都停下来等我、帮我,想让我融入他们。”樊姝彤回忆道,为让她敞开心扉,重新回到班里后,她得到了一个全班同学为自己起的外号“花”。
经过术后恢复,樊姝彤逐渐扔掉了双拐,她终于能够直起腰来走路了!
在实现“直起腰来走路”的心愿后,樊姝彤的内心也得以重塑。过去因为身体原因,她十分在意别人的眼光。现在虽然走起路来仍然左右摇晃,但她已经不那么在意了。当心里释然之后,樊姝彤脸上的笑容也变得多了起来。
在樊姝彤看来,秦泗河教授不仅治好了她的腿,还医好了她的心。身边人的温暖,则让她逐渐从阴霾中走了出来。因此,重新返回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任教,眼前熟悉的一切让她重新感受到了当初的美好。
放下
不再有过重的心理负担
身体的残疾,让樊姝彤从小就特别看重文化课学习,她想从学习中寻求获得感。但其实更多时候,学习就像她逃避现实的一种途径。
在山东第二医科大学本科期间,她曾获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中国大学生新东方自强奖学金。后来,逐渐敞开自己的她,发现已经喜欢上了所学专业。于是,凭借着一股子倔劲,她如愿考上了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硕士研究生、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研究生。
尤其在硕士生期间,樊姝彤仅用一年时间就顺利完成了计划两年做完的课题。据导师潘智芳介绍,三年来,樊姝彤的寒暑假都是在实验室度过的,她的寒假只有和妈妈相聚的三天时光,即使漫长的暑假她也仅仅休息了一周。
也正是因为樊姝彤的加倍努力,在老师的指导下,她独立完成了两项课题,以第一作者发表了两篇SCI英文论文,发表中文核心论文两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2016年10月,她又获得了“2016年细胞学会青年学术论坛”优秀论文一等奖,2017年获潍坊市自然科学奖。
“硕博期间压力大,但我的状态很轻松。”回忆起深造时的心境,樊姝彤的话语波澜不惊,脸色平和。轻松的状态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则是在和同门出去逛街的时候,她能够和大家并肩走在一起。她不再有过重的心理负担,也不再怕耽误别人了。
走在路上,樊姝彤注意到大家没有区别对待她。有时候走路久了,大家就问她一句“累不累”,如果不累就继续逛。这种自然而然的感觉,让她的心里很放松,也让她相信别人能做的事情,她也可以做到。
时光荏苒。这已经是樊姝彤来母校山东第二医科大学任教的第三个年头了。平时除了忙科研和辅导学生外,她还主动担任起了秦泗河中国肢体畸形残障医学展览馆的义务讲解员,她想用行动回报秦泗河教授,同时也为像自己一样有残疾的学生答疑解惑。
经历过坎坷的樊姝彤告诉记者,也像是对自己说:“世界不会抛弃任何人,但当时的我过于封闭自己了。现在我知道自己没被大家抛弃,总会有人来帮我救我。”
从学生到老师,樊姝彤和母校的故事有了温暖后续,她的经历后来被拍成微电影,激励一代代山东第二医科大学的学子自强不息、锐意进取。未来,她想继续围绕女性不孕不育和卵巢早衰展开攻关,帮助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