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7日深夜,深圳南山科技园某酒店内,32岁的蔡女士在浴室触碰玻璃门的瞬间,整块钢化玻璃突然炸裂,飞溅的碎片将其全身划伤。
当“安全屏障”沦为“致命武器”,我们不得不追问:浴室玻璃为何成为潜伏在人们身边的“隐形炸弹”?
“定时炸弹”
硫化镍杂质
钢化玻璃生产时,若原料中混入直径0.1-2毫米的硫化镍微粒,这些杂质在温度变化时会膨胀3-5倍。当杂质位于玻璃张应力区时,会引发内部裂纹扩散。
据统计,钢化玻璃自爆率达0.3%-0.5%,虽概率较低,但后果严重。
安装缺陷
若金属框架与玻璃接触面未预留膨胀空间,固定过紧,温度变化会导致玻璃边缘应力集中。运输或安装中,玻璃边角若被硬物撞击后,强度可降低70%以上。若未使用橡胶垫片等缓冲材料,直接硬接触固定,导致缓冲缺失,也会增大自爆危险。
温度骤变
淋浴时,热水会使玻璃局部升温至50℃以上,而边缘区域仍保持室温25℃。这种温差导致玻璃内部应力失衡,如同“将玻璃置于隐形烤架”。实验显示,未贴防爆膜的钢化玻璃在温差40℃时,爆裂风险增加3倍。
外力冲击
浴巾架、花洒支架等金属件掉落,可能造成微小裂纹。开关门用力过猛,单次冲击力超过200牛顿时,玻璃边角易崩裂。钢丝球、强碱性清洁剂,也会划伤玻璃表面,降低强度。
防范“玻璃炸弹”
选购时,首先要查看玻璃角落是否有“CCC”标志。
其次是听声辨质,轻敲玻璃,钢化玻璃声音清脆,普通玻璃声音沉闷。
三是观察花纹,钢化玻璃表面有隐约的“雪花纹”。
安装时,要杜绝应力集中。忌用钢丝球、强碱性清洁剂擦拭玻璃,忌开关门时用力过猛,忌淋浴时突然调高水温(温差控制在15℃以内)。
目前,中国建筑玻璃与工业玻璃协会正推动修订《建筑用安全玻璃》标准,拟要求公共场所浴室玻璃必须通过“高温差冲击测试”(模拟60℃热水泼洒)。
当我们在浴室享受私密时光时,不应成为玻璃自爆的“概率游戏”。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