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的课堂“活”起来
潍水学校打造研学旅行绿色教育新名片
2019年06月12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站站精彩有内涵
让历史文物“活”起来

  研学旅行是孩子生命中的一个重要课程,是将孩子们在课堂上、书本中所学的静态课程转化为动态课程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梨花水镇研学中,潍水师生们感受着自然景色和清新的空气,欣赏着博陆山风景区怒放的梨花及金灿灿的油菜花。如果只是普通的梨花水镇研学,对于学生来说多少有些枯燥。在新设计的研学路线中,同学们还对潍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水污染等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和了解。在走进潍坊市科技馆“行知潍水 科技筑梦”研学中,在高科技前沿的科技馆,学生陶醉在LED数字地球、探索岛、磁悬浮地球月球运行演示仪、智能机器人、LED鲁班锁的体验中。
  潍水学校针对不同年级为学生制定不同主题的研学计划。同时,全校所有的学科精英教师都参与了课程开发,其中既包括科学类、传统文化类、创新科技类等,也包括与季节气候相关的弹性课程。
  校长于海港说:“举办远足研学活动就是让孩子们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向更广阔的丰富多彩的世界,让孩子们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方式探究自然,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在阅览风土人情中提升认知。”有这样的育人理念,不亏为齐鲁名校长。
活书是活的知识宝库
让课本上的知识落地

  研学旅行不是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必须要周密计划。小学学生工作部主任徐富鑫告诉记者,学校是昌邑市第一所带孩子们走出昌邑研学的学校,组织这么多学生出去研学,绝对是建校以来历史性突破。对于这样一个极具魄力的举措,作为老师也不敢有丝毫的懈怠,学校进行了充分的准备,专门编制了研学手册。
  记者拿到研学手册的时候,惊叹于老师考虑的周到。把孩子们所有需要带的物品都列入了手册中。《研学手册》不仅有研学流程、行前准备、课程内容、文明公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活动后记须知等,还有需要研学课程老师和班主任老师评价的评分与评语。
  手册中的知识准备涉及到历史、地理、文学等方面,为了能编纂出一本有价值的手册,年级组老师各科进行混编,然后再由一位老师进行整合,让手册里的内容看起来就像一本专题的百科全书。同时,为了让学生便于巩固知识,他们还在手册内设置了问答题,让孩子们在研学途中,每天都要对研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
  为了实现研学的真实和有效,《手册》中记录“我的了解”,“我的兴趣点”等,提前落实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还设计了活动中的“思考与探究”以及“研学”活动后的“我的研学评价记录单”等,让孩子们带着思考,带着憧憬同时也带着责任积极参与活动,努力实现“研学”的高效性。
  每次研学活动结束,班主任请学生分享研学的收获与思考,孩子们收获的是科技知识、奇思妙想,还有感慨成长不易、彼此尊重和遵规守纪……最后,在《我的研学手记》上记录了孩子们最真实、最打动人心的语言。
  为何如此热衷在研学上下功夫?校长于海港说:“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言:活书是活的知识宝库。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研学活动的开展基于潍水学校“绿色教育”文化的体验式德育活动之一,旨在磨练学生的意志,培养学生关爱他人、关爱社会、关爱自然的人文精神,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健康以及社会适应能力。”
  于海港校长表示,从学校的大门走进大门的学校,每天都是新起点,持而有所能,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粒粒希望的种子,这粒种子一定会在他们的心中不断地生根发芽,让孩子在研学的旅途中感受人生幸福,让每一个未来启智博能、卓越发展!那一抹抹绿是可以预见的!未来,学校将常态化、多样化、生本化开展研学旅行活动,进一步助力建设幸福潍水,擦亮潍水教育名片。
  记者 秦国玲 通讯员 徐富鑫
  旅途中的成长总是不知不觉,“在路上”是最好的教育方式,带上孩子到梨花水镇、走出昌邑走进潍坊科技馆,寓教于乐,寓学于游......近年来,在教育部等出台《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等相关政策推动下,昌邑潍水学校着力营造行走中的课堂,旨在让学生走出校园、开阔眼界、增长知识、热爱祖国,也是学校“绿色教育”文化的体验式德育活动一直推崇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未来启智博能、卓越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