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水利人冯海昌的“水样人生”
2019年09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冯海昌翻阅资料。
     黄河水顺着千家万户的水管流淌,流进市民的幸福生活;黄河水流向农村、工厂和乡村田野,促进了农业丰收、工业发展和水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水网为德州城乡发展不断输送着新鲜的血液。70年来,同新中国铿锵有力的建设步伐一致,德州水利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冯海昌出生于1949年4月8日,1963年,14岁的他从老家河北来到德州一中读书。一天,冯海昌和邻村的同学一起结伴回家,在距家还有几公里的路上遭遇了洪水泄洪,附近菜园里好心的村民决定带领他们游回村里,可是游了几十米后发现水势凶险根本无法前行。“当时年纪小,从来没见过这么大的水,游也游不过去,心里特别害怕,都吓哭了。”那是冯海昌第一次见识到了洪水的威力,当时的他并没有想到,今后自己会与水利结下不解之缘。
科学规划,综合治理 奏响科学治水的华彩乐章
  冯海昌同学,听到广播后请到办公室。”1968年,冯海昌为响应“保卫祖国”的号召决定应征入伍,1976年唐山大地震,冯海昌也前往一线救援,在那个艰辛的年代,能够喝上带泥沙的水就已经是万幸,1979年10月,冯海昌从部队退伍后,先后在德州地委办公室、地委组织部工作。1992年11月,冯海昌被任命为德州地区(市)水利局副局长、党委委员,正式进入德州市水利局工作。
  冯海昌介绍,德州南有黄河,北有漳卫南运河,建国后,人民治黄事业取得成功,历史上三年两决口的黄河德州段,实现了岁岁安澜。经过多次治理,特别是1971年的扩大治理,建成了四女寺水利枢纽,漳卫新河治理任务全面完成,南运河德州段的水患得到了根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州落实毛主席一定要根治海河的号召,彻底治理了马颊河、徒骇河,并在两河之间新开挖了德惠新河。马颊河治理是由水电十三局(时称马颊河工程局)采用机械化施工完成的。同期,全市开展了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建成了配套的农田水利工程体系。从此,德州结束了河道决口、洪涝灾害频发的历史。冯海昌说,洪灾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威胁很大,以上每一项工程,都具有里程碑意义。
  冯海昌说,十年九旱是德州的自然特点。为了同干旱作斗争,上世纪七十年代起,德州先后建成了潘庄、李家岸干渠,相应建成了潘庄灌区和李家岸灌区。潘庄灌区设计灌溉面积500万亩,是国家特大型灌区,李家岸灌区设计灌溉面积320万亩,也是国内有重大影响的灌区。冯海昌说,德州由一个吃粮靠救济的穷困地区变成了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生产基地,成为产粮大市、粮食调出大市、吨粮市,黄河水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国以来的水利建设成就,引黄事业也是一座历史丰碑。
筹建水库,开挖新河 城乡居民告别“高氟水”
  1988年黄河开始出现断流,依靠黄河水进行供水的德州城区出现了水源短缺的极大困难。冯海昌到水利局工作时,正是德州城区用水最困难年年闹水荒的时期。冯海昌介绍,那时越是用水高峰期,越时常断水,人们上班都带个塑料桶,下班带桶水回家做饭,满大街是拿着塑料桶找水的人,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回忆起那个用水困难的年代,冯海昌苦笑道,“一到夏天用水就很困难,连高氟水都没有,各单位只好把自备井打开,职工都拿着塑料桶去单位打水,吃水都很难更不要说洗个澡了。”
  为了摆脱困境,实现黄河水丰蓄枯用,德州市委、市政府站在战略高度,开始了平原水库建设。根据省政府的部署,结合德州实际,制定了六大六小的平原水库建设规划,其中包括丁东水库。丁东水库是德州的一项战略工程。水库面积8.51平方公里,坝高9米,围坝周长11.64公里,库容5260万立方米,投资2.54亿元。丁东水库的建成,从根本上结束了德州城区饮用高氟水和年年闹水荒的历史,同时保证了华能德州电厂三期工程、华鲁恒升重大项目和其他重要工业项目的用水需求,极大地提高了德州的城市品位,增强了城市的生机活力,成为德州的样板和亮点工程。
  1993年10月,丁东水库开工。时任水利局副局长的冯海昌分管水库建设管理。1994年春季开始机械化施工,1995年汛前完成了筑坝土方工程。1996年10月,二期工程开工,工程内容主要是入库泵站等建筑物工程和围坝护砌工程,冯海昌任工地指挥。在领导施工期间,他对工地实行了封闭式管理,组织开展了声势浩大的百日会战,实现了提前竣工蓄水,节省投资1000多万元。丁东水库施工被省水利厅赞誉为一流的工程,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施工、一流的质量、一流的效益,被市委、市政府评价为全市多年来基本建设战线的一场漂亮仗。
新内涵、新要求、新任务 人水和谐德水安澜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水利改革发展步入快车道,迎来了新的春天。虽然离开岗位已十年,但冯海昌仍然时刻关注德州水利工作,经常来到市水利局老干部活动中心的图书室翻开最新的水利志,多次对水利建设等重大问题提出建议,积极为水利发展建言献策,努力发挥最大余热。
  近年来,德州市水利局按照“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砥砺奋进,铿锵前行,以水利工程建设为核心,以加大民生水利建设、深化水利改革、推进水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豪情满怀、比学赶超,在齐鲁大地上书写出浓墨重彩的水利篇章。冯海昌当年工作过的丁东水库,目前已配套建成“三纵三横”长达107公里的供水管网,成为当前德州城市发展的水源心脏。新一代水利人接过冯海昌等老一代水利人的工作棒,大力发展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使德州成为全国首个城乡供水一体化地级市,实现了黄河水长江水并用的供水模式,成为全国的学习样板。
  近年来,德州市水利局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2018年全面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制、湖长制体系。“河长+警长+网格员”河湖日常管护机制成为全省亮点,全市落实基层网格员5220名,打通了河湖管护“最后一公里”。年均引黄14亿立方米,成功应对建国以来最严峻旱情和台风“利奇马”等强降雨考验,为全市改革发展提供了稳定支撑。年均完成重点水利工程投资10亿元以上,构建了全市现代水网体系脉络。大力实施灌区节水改造与续建配套,建成小农水高标准农田273万亩,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农村梯度水价改革、水权水市场建设国内领先,水利改革在行业内树立新坐标。地下水超采区治理、排污口综合整治成效突出,“碧水德州”建设绘就了醉美画卷。 
  现在冯海昌虽然已经退休,但他仍然关注着他所热爱的水利事业,闲暇之余他经常去水利局的图书室翻阅有关水利方面的书籍。“我们这批人生在新社会,长在红旗下,能够和祖国一起成长是一件非常幸运也值得骄傲的事情,现如今,德州水利一直走在全省前列,希望新水利人继续发扬老水利人吃苦耐劳的品格,把德州建设成一座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江北水乡’。”冯海昌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