泗水好乡医刘庆民,把1800余位村民的健康放在心上
多了几重身份,为民的心从未变
2020年03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成立协会做公益
积极投身防疫一线

  在泗水,刘庆民的名字很响亮。作为乡村医生的代表,刘庆民千方百计引领乡村医生开展社会公益活动。2019年夏,他发动周边村庄乡村医生20多人,以“医在乡间,让爱传递”为理念,成立了泗水县“医在乡间”协会,定期组织开展为老年人常见病义诊、走访慰问孤寡老人等活动。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刘庆民带领协会成员们,紧跟泗水县的疫病防控工作,购置了口罩、消毒液、喷雾器、体温计等物资,携带着统一印制的疫情防控明白纸等物品,有计划地到战“疫”一线开展公益活动。
  随着城乡居民医保覆盖面的扩大,现在农村看不起病的人减少了。但留守老人、部分夹心孤寡老人的医疗服务困境逐渐显现出来。在农村,老人一冬天洗不了一次澡,是很常见的事。他想建一处免费的医疗服务站,
  这个想法由来已久。2010年,刘庆民患癌住院,出院后,刘庆民救助了7位农村孤寡老人,免费提供医疗服务,但他们就面临上述问题。那时,刘庆民便有了办老人医疗服务站的念头,他们有小病或需要康复时,就住在老人医疗服务站,方便吃住,还能洗上热水澡。
  刘庆民看好了一块地,如果将来服务站建好与卫生室连接起来,老人们治病、休闲都很方便。“启动资金比较困难。”刘庆民坦言,自己没有多少存款,要是能有公益基金或公益企业参与一下更好了。
  刘庆民是个倔脾气,思虑了几年的事,他想着无论如何也要启动,哪怕自己去贷款。
儿子接过乡医大旗
立志在乡村服务下去

  1979年,亲眼见到村里一位孕妇因送医不及时没抢救过来,刘庆民放弃教师职业,自学成才当上了乡村医生。从此,周边西刘庄、山三口等8个村,1800余位村民,都被刘庆民放在心上。
  自己生活不富裕,但刘庆民一直坚守“24小时接诊出诊,先看病后付费”,欠医疗费的账单足足攒了一鞋盒。鞋盒里各式各样的账单,有用小纸条记的,也有用旧报纸记的,最早的能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经过清点,足足有1880多张,数目达9万元之多。
  2009年,患上膀胱癌时,刘庆民也没让家人去要账。他说:“当医生治病救人是职责,乡亲们过得不容易,愿意给就给,不给我永远不要。”做完手术后,刘庆民本应休息治疗,可术后不久,他就走村入户为乡亲们看病。
  在大部分乡镇,45岁以下的乡医很少,但在隈泉庄村不一样。除了刘庆民,还有一位35岁的乡医,他是刘庆民的儿子刘壮壮。每天频繁出诊再加上业务学习,壮壮的诊疗水平飞速提升。自从刘庆民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后,很多时候都是壮壮一人在卫生室值守、出诊,他的表现得到父亲的认可。如今,壮壮已慢慢接过父亲手中的乡医大旗,也立志好好在乡村服务下去。
  刘庆民有更多时间考虑其他问题,尤其更关注乡医人才接续问题,让乡医们拴住儿女,毕竟数量有限,还得依靠政策激励,哪怕服务个三五年,年轻医生循环起来也可以。“村卫生室服务的人口数量不算少,人才队伍建设不好就打不好基础,以后家庭医生签约、三级医疗保健网等都需要大量人才。”

  文/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贾凌煜

  刘庆民是泗水县苗馆镇隈泉庄村的一名乡村医生,2014年,齐鲁晚报连续报道了其根扎山区行医40年,坚守“24小时接诊出诊,先看病后付费”,攒了一鞋盒欠条、儿子接力成为乡村医生等感人故事。近年来,刘庆民先后荣获泗水道德模范、济宁好人、山东好人、全国医德楷模等荣誉称号,2018年被推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如今,在守护好1800多名村民健康之余,刘庆民更忙了。

  刘庆民指导村民戴口罩。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