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百年古庙如今仅剩前脸
长清大崮山村文物保护现状让人揪心
2019年07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廊房庙北侧已经塌陷(小图),成了一座“危房”。
     作为历史上皇帝封禅泰山的必经古驿道,长清区大崮山村至今还留存着不少历史建筑。这些建筑大多始建于唐代,因缺乏维护修缮,时至今日普遍破损严重。本报曾于2016年3月对此进行过报道,如今三年多过去了,文物的损坏更为严重。由于技术和资金条件有限,大崮山村这些年一直在寻求支持,希望上级文物主管部门能提供相应帮助,为村里保护好一些濒临坍塌的古建筑。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张帅        

唐朝大殿塌陷
成了一座“危房”

  大崮山村的文物古迹起源于唐王寨的传说。相传唐朝初期,李世民被起义军围困在唐王寨,也就是现在的大崮山村。后来李世民做了皇帝,为了感恩,他下令在大崮山村修建了青云观、光明寺,并修了官道和官井,还在附近小山上建起了玉皇庙。
  4日上午,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来到位于104国道长清段南侧的大崮山村,在村子中心找到了现存至今的唐朝官井。与三年前一样,官井仍处于无人看管状态,井口处盖上了一块石头,一根水管从井内伸出,四周堆满了水缸、水桶、塑料布等杂物。有村民告诉记者,村里早已通了自来水,官井也就失去了它本来的作用,但井里的水还是可以用的,很多村民都用来刷车。夏天雨水充沛时,井里还不时有水冒出。
  位于官井北侧的老供销社,据说是拆了青云观山门后而建的,在老供销社的后院里,青云观的大殿(廊房庙)还留存着。记者注意到,因长期疏于管护,保养不当,大殿后墙已塌了一大片,如今成了一座“危房”,只有前面部分还有原来的样子,要不是殿内的柱子支撑着,恐怕大殿早已坍塌。从老供销社往东不远,在崮山小学校园内,光明寺仅存的大殿(曾为乾隆行宫的一部分)就位于其中,里面现在堆满了杂物,变成了学校仓库,四周所谓的行宫遗址也只剩下了地基。
文物损坏严重
村民看着心疼

  从光明寺大殿北侧拾级而上便是玉皇庙。记者从庙门外望进去,庙宇经过了一番修缮,庙内的十几块石碑,由于长期经受风吹日晒,多数石碑字迹已经模糊,碑文内容基本看不清了。据村民介绍,玉皇庙正门和大殿都是村民及企业集资在原址上修缮的,多数都来自村民的“香火钱”。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大崮山村留存至今的古迹多数始建于唐代,后经宋、元、明、清历代重修扩建,形成一定规模,但因缺乏维护修缮,目前仅存的这些文物古迹损坏严重,有些难以再恢复原貌。“村里这些文物长清县志均有记载,但后来都没有维护好,看着让人心疼,确实挺可惜的。”有村民告诉记者,这几年省市文物部门经常来村里考察,但考察过后大都没了下文,主要困难在于维护资金难以落实到位。
  “如果塌了再修复,无疑会增加施工难度。”大崮山村党支部书记刘健告诉记者,为保护好这些文物古迹,村里曾计划将所有破损文物古迹统一修缮管理,但因害怕在修缮过程中对文物造成二次伤害,再加上村里资金不足,计划最终不了了之。他希望区里的文物主管部门能够为大崮山村提供相关支持,保护好这批历史文物古迹。“我近期准备向相关部门提交一份书面申请,希望通过长清区申请到市级文物保护配套资金,争取让村里的文物早日活起来。”刘健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