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7月4日讯(记者 张菁 通讯员 王冬青 姜会杰 毕庶刚 徐晓静) 烟台是一个严重缺水城市,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434立方米,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5。今年以来,烟台气温较高、降水偏少,截至7月4日,全市平均累计降水量120.6毫米,比去年同期少58.2%,比历年同期少35.7%;全市地表蓄水总量4.23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37.0%,比历年同期偏少24.4%。作为城乡供水骨干水源的3座大型水库、26座中型水库蓄水量为2.73亿立方米,比去年同期偏少27.4%,比历年同期偏少1.4%;全市1112座小型水库中,有588座低于死水位,烟台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已启动抗旱Ⅳ级应急响应。
今年以来,烟台市降雨较常年偏少,地表蓄水和地下水位持续降低,旱情进一步发展,虽然2日晚烟台普降小到中雨,但因降水分布不均匀,仅对局部地区的旱情有所缓解。记者从烟台市水利局获悉,目前烟台全市积极抗旱,但抗旱路上面临两大“拦路虎”:一是抗旱水源不足,多个大型水库接近死水位,小型水库近半数低于死水位运行;二是抗旱资金缺口很大。
据介绍,面对当前旱情,各级水利部门不等不靠,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据烟台市水利局工作人员介绍,当前烟台抗旱工作面临的最大问题和困难有两个:一是抗旱水源不足。截至7月1日,全市地表蓄水量只有4.22亿立方米,作为城区主要供水水源地的门楼水库可用水量3537万立方米,龙口市王屋水库可用水量1092万立方米,莱州市5座城区供水水源地可供水量460万立方米,蓬莱市平山水库几近干涸,邱山水库、莱阳市小平水库、招远市金岭水库接近死水位。小型水库近半数低于死水位运行,农业灌溉工程因水量不足无法充分发挥作用。二是抗旱资金缺口很大。随着旱情不断发展,受灾地区急需资金开展打井、修建水池、水窖、堰闸以及临时缺水人口解困等小型应急抗旱水源工程。据气象部门预测,烟台市7月份降水量130毫米-160毫米,8月份降水量150毫米-180毫米,接近常年略偏少,夏季平均气温可能较常年略偏高,若近期没有大范围强降雨,旱情可能进一步加剧。
“下一步,我们将立足于抗御可能出现的历史最严重干旱,把提高供水保障能力作为抗旱工作的重中之重,进一步挖掘水源潜力,细化供水保障方案,科学实施水资源统一调配,强化抗旱服务和节水宣传,尽最大努力降低干旱带来的损失。”烟台市水文局工作人员介绍。
头条延伸
努力营造节约用水的社会氛围
据烟台市水文局工作人员介绍,下步要突出抓好四项工作。
加强旱情监测,主动做好抗旱服务。进一步加强与水文、气象等部门会商,密切关注天气和土壤墒情变化,动态跟踪旱情,科学研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为广大市民提供及时、可靠的旱情信息。同时,积极协调各级农业、应急等部门,及时派出技术人员和专家,到田间地头指导群众及时加强田间管理,合理利用现有水源,科学保墒,做好病虫灾害防治。引导农民及时调整种植结构,降低干旱损失。发动各级抗旱服务组织,发挥设备技术优势,主动为基层群众提供拉水、送水和灌溉机械维修等抗旱服务。
挖掘潜力,努力提高水源保障能力。继续按照远近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大投入,不断加快水系联网、区域调水以及与农业灌溉和农村人畜饮水直接相关的重点抗旱工程建设,充分挖掘本地水源潜力,不断夯实抗旱工程基础。组织相关县市区积极推进水库引水渠系和灌区末级渠系、节水设施改造,完善田间配套工程,确保水源输得出、用得上。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栖霞庵里水库、永福园地下水库等后备水源水质、水量状况开展实时监测,研究后备水源启用计划和实施方案,制定后备水源调度方案和管理制度,确保紧急情况下充分发挥后备水源的关键作用。
科学调配,使有限的水源充分发挥效益。在全面摸清水量、水质、分布和工程条件的前提下,以最不利情况为出发点,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节水、后调水,先地表、后地下”的调配原则,进一步修订完善相关行业用水计划,统筹安排农业、工业、城市和生态用水。督促指导相关用水企业加大污水处理及回用力度,提高再生水的产出和输送能力,鼓励引导宾馆、园林、绿化、洗车等行业加大中水使用比例。积极推进海水直接利用和海水淡化,实施分质供水,替代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充分利用已建成的局域水网优化配置现有水源,实行丰缺互济,优先确保城乡生活用水、重点工矿企业用水和高效经济作物抗旱用水,发挥有限水资源的最大效益。
强化水资源管理与节水宣传,努力营造节约用水的社会氛围。进一步加强对工业企业用水和自备井用水的监督管理,严格实行按计划用水。加大对非法打井、偷水、盗水以及不按计划用水等行为的查处力度。利用多种手段,强化节水宣传,努力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为抗旱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张菁 通讯员 姜会杰 毕庶刚 徐晓静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