耄耋老人返乡 感受脱贫新风
2020年08月3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为引导青年学生以英雄模范为榜样,增强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7月16日,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了“青春同行,奉献自我”暑期社会实践活动。“青春与责任同行志愿服务队”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组织开展本次活动。
  7月16日上午,志愿队本着就近就便、不跨地区原则在预定调研地点开展实践。为使调研结果更加合理化,志愿者们选择不同年龄段人群,采取随机访问和走访调研等形式进行问卷调研。
       (王振杰 马慧婷)

青春同行
  7月20日,聊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开展了社会调研活动,部分同学参与了此次活动。同学们通过视频会议,对本次社会实践的调研方向、参与方式、安全保障等方面做了明确工作部署。本次实践活动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上通过问卷调研的方式对人们生活情况进行调查,线下则需同学们走访街头,通过邀请受访者扫描二维码填写调查问卷,询问受访者最近的生活经历,帮助同学们深入探索社会群众生活。
        (刘青桦 张超)

  故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红红火火的日子,让这个从茌平杜郎口镇北街村走出的农村娃倍感欣喜。尽管已时隔多月,但回想起当时返乡的见闻,仍旧记忆犹新,令年近九旬的人民银行离休干部杜存海激动万分。
  今年5月,离休在家的杜存海返乡省亲,在儿时玩伴杜存红的言语中和自己的感受中体会到多年来国家脱贫致富取得巨大成就,感受到党和国家对人民的真挚关怀和鱼水情谊。
  “杜存红比我小五岁,见到他时,身体硬朗,声音清晰爽亮,喜悦荡漾在红润的脸颊上,完全不是前些年听别人说的样子。落座后,存红滔滔不绝地给我拉起家常。”杜存海回忆起当时的场景,慢慢打开话匣子。杜存海说,早年间,杜存红一家人过着有病没钱看,有田没粮吃的日子,住着老辈留下的五间土房,夏天漏雨,冬天进风,那个日子是真穷真苦,他一家是村上响当当的贫困户。
  2014年,村里来了驻村工作队,得知杜存红情况后,吃住在家里,亲自烧水做饭,就像一家人过日子。工作队和大队干部一起,天天和杜存红的孩子谈心,从孝道、做人、干事、脱贫、致富启发孩子走向正路。工作队的领导自己拿钱,给杜存红看病,照顾生活起居,帮助办理了新农合、养老金、大病养老保险。
  杜存红拉起了脱贫过程。工作队帮助杜存红的儿子在信用社办理了5万元的贫困户贷款,三年不拿利息,又集资2万元,帮他建起1万只蛋鸡养鸡场,工作队安排技术人员无偿指导。2015年,养鸡纯收益2万元,日子开始好转,儿子过日子的心劲头上来了。2016年,大队安排把杜存红家的5亩耕地流转给了利群中药种植合作社,每年纯收益3000元。2017年,工作队再次协调信用社贷款15万元,支持他儿子养鸡扩大规模。现在蛋鸡养殖存量扩大至3万只,每年纯收益近10万元。
  杜存红还说起了另外一件事。村东头的槐香,患有小儿麻痹症,身边没有亲人,生活相当艰苦。工作队来村后给她买了轮椅。更感人的是,工作队为她张罗了5间临街房子,替她预交了1年的4000元房租,在信用社办理了5万元的困难户贷款,帮她开起了日用百货副食品超市。第一年,她这个超市就净赚1万多。
  “存红说着说着,激动得站起来,握着我的手说‘国家对咱老百姓是真好啊!咱村有十个困难户,有五户在工作队的帮助下,有种大棚的、有种果园的、有喂羊的、有喂鸡的、有开超市的,日子开始红火。有六个无子女老人,住进了养老院,国家管吃管住管看病。我真正感受到咱们政府扶贫是帮到点子上,扶到根子里啦。好干部来啦,好传统来啦,好盼头来啦。’”杜存海兴奋地说。    
  不知觉间,已是夜幕降临,伴着明亮的路灯,整洁宽阔的村道被照射得静谧安详,村民们三五结群,勾画着未来的日子,脸上洋溢出幸福的微笑。从他们脸上,读出了脱贫致富的新希望,幸福生活的新盼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