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剧讲的“历史那些事儿”
2020年11月2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九雨农

  近日,正在热播的电视剧《燕云台》以大辽“萧太后”(萧燕燕)的传奇人生为线索,通过刻画韩德让、耶律贤、萧思温等人物群像,展现大辽推行汉制改革的艰难险阻,也使这段并不被众人熟知的历史走进了大众视野。其实,不止是《燕云台》,《清平乐》《大明风华》,每一部历史剧的热播,都会掀起网友对那朝那代的回溯与热议。“荧幕上的历史”,正在让原本居于庙堂之上的历史学,拥有了人间的烟火气。
历史剧,让史学走进大众
  谈起历史,你会想起什么?是浩如烟海的史籍,还是吉光片羽般的文物?这些都是历史学研究的基础,但是对普通人来说,都显得“很遥远”。对于芸芸众生来说,历史剧才是他们了解历史的窗口。
  前不久,娱乐圈发生了一件事。著名编剧于正,在社交平台上和韩国网友“撕”了起来。双方爆发冲突的缘由是,于正工作室旗下的演员许凯,在宣传于正的新剧时,晒出了一张身着明朝服饰的照片,引发了部分韩国网友的不满。他们认为,许凯穿的明明是韩服,根本就不是明朝的服饰,中国人在“剽窃”韩国文化。自家艺人受欺负,于正自然不会坐视不理,他对韩国网友说,“韩国在明朝时就是中国的附属国,服装就是沿用明朝的,证据如图。”随后就晒出了明朝的服饰。
  韩国网友的说法,当然是错误的。韩国在古代属于朝鲜王朝。在历史上,朝鲜王朝一直以中国的藩属国自居,甚至连“朝鲜”这个国名,都是明太祖朱元璋给定下的。朝鲜太祖李成桂在建国时,就仿效明朝的衣冠制度,创制了朝鲜的衣冠样式。从留下来的历史记载来看,两国之间其实并无区别。明朝对待朝鲜非常不错,明太祖将其列为不征之国,明神宗年间,万历皇帝更是拼上了国力,从日本人手里救下了朝鲜。
  有翔实的资料支持,于正的行为得到了很多人的响应。除了明史研究者之外,这些年受《大明风华》《大明王朝1566》等明剧影响的人也纷纷下场支援。这些人的力量非常强大,一场娱乐圈中韩网友的“较量”由此变成了明朝衣冠制度的普及课、中韩关系的历史课。
  从这件事中,足以看出影视剧在历史普及方面的作用,也为历史的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虽然,我们每个人都能说出一两个历史故事,但是从专业的角度来说,历史这个圈在过去其实很小,而且非常封闭。历史学家们习惯用文字书写历史,并用分析的方法去传授历史,严谨枯燥的史学理论,虽然是专业人士必备的“武器”,但是也给爱好者们垒上了“一堵墙”,很多人难以窥探历史学的路径。
  无数实践已经证明,封闭在象牙塔的学问,就像空中楼阁,是没有任何前途的,只有走向大众化,才能有进一步发展的可能。反映历史的影视剧,完美地承担起了这一功能,它以独特的魅力,以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大众生活,既让高深的历史学走出了封闭的圈子,又使人们不自觉地接受了历史知识,更为关键的是,推动了很多人走上了历史研究的道路。笔者有位师兄,便是受袁崇焕影视作品的影响,走上了袁崇焕的研究道路,如今已出版专著,在提高自身的同时,也造福了学界。
历史剧,使优秀文化传扬
  优秀的历史影视剧,不仅能够让民众对历史产生兴趣,还能传扬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
  前不久,有部名为《清平乐》的电视剧热播。从片名来说,就文化味十足。从表面上来看,这个词是形容宋仁宗治下的盛世。实际上,这个片名还有另一层意思。“清平乐”,是唐教坊曲名,后来被用做了词牌名,像晏殊、晏几道、苏轼等人都曾用过此调,创作出了不少名篇。而这三人也正是电视剧所反映的宋仁宗时期的人物。概而言之,“清平乐”既描摹出了宋仁宗时期的政治气象,又含蓄地指出了这一时期的才子名人,实有“一石二鸟”的功效。
  除了片名之外,这部戏对宋朝的文化也进行了展示。我国诗词歌赋与琴棋书画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这一点在剧中获得了强有力的呈现。晏殊的智慧、韩琦的忠言、范仲淹的耿直、欧阳修的洒脱、夏竦的圆滑、苏轼的才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宋代职官制度复杂,有官有职有差遣,不要说普通大众,非专门研究的学者也未必能弄清楚,而《清平乐》所提及的大小官名基本无误。值得一提的是,该剧主角服装按照宋朝画册几乎一比一还原,将礼仪性和制度性精准凸显。例如,将晚唐妇女的帔帛革新为霞帔,上头绣有纹样并点缀坠子。这种高级礼服的必备配饰,在剧中刘太后和曹皇后等人穿礼服时都有体现。此外,宋朝贵妇最具标志性的“珍珠妆”,以及用桃、杏、荷、菊等四季花卉样式做在发髻上的“一年景”等当时宫廷中盛行的装饰也有所呈现。
  更为难得的是,这部剧还将目光投向了民间文化。作品对以“蜜饯果子”为代表的宋代饮食文化的刻画就颇耐人寻味。作品透过宋仁宗用蜜饯果子孝敬母亲、李玮用蜜饯果子表达对徽柔的爱意、怀吉一家靠制作蜜饯果子维持生存三个具有内在逻辑的情节,形象地描绘了宋代民间关于蜜饯果子的制作工艺、配料配方、风味品质及市场状况。
  还有一些较冷僻的历史细节的呈现,让观众可以通过“考据”发现传统文化中新的亮点。比如,仁宗破晓策马出城,镜头扫过一个招牌——急递铺。这是宋代快速军邮制的称谓,再看左边的包裹堆上,堆放着宋人最引以为傲的商品——瓷器。
  从吃穿用度到文化底色,《清平乐》一系列对宋代特色文化的浓墨重彩呈现,展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恢宏气势和迷人风采。
历史剧,创作当有历史胸怀
  影视剧尽管对历史普及有积极的作用,但影视剧终究是商业产物,是讲究利润的。为了吸引观众观看,有些影视剧会虚构很多故事,有的还会颠覆早有定论的历史人物形象。
  《陆贞传奇》便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笔者看这个电视剧的时候,还在上大学,从网络上得知,这部电视剧说的是北齐女官陆令萱的故事。看过几集后,彻底颠覆了笔者的历史观。在剧中,北齐的各个皇帝都变得有情有义,无论是孝昭帝高演,还是武成帝高湛,都是为爱可以付出一切的形象,至于陆贞(即陆令萱),更成为了一个人见人爱的女人,与《北齐书》《北史》《资治通鉴》中的高演、高湛、陆令萱形象完全不同。实际上,这部电视剧已经脱离了历史的范畴,剧中人物不过是穿着古人衣服演绎现代人的故事而已,更不用说频频出现的穿帮镜头、全然缺失的传统礼仪以及令人不忍直视的衣冠服饰了。
  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其根本原因在于创作者对历史缺乏认知。
  著名编剧刘和平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历史剧之所以受到大众喜爱,正是因为一方面可以借此文艺形态了解本民族过去的历史、重拾文化记忆,一方面可以体味到历史剧中蕴含的现代价值,并有所思考和启发。”做到前者其实很多简单,但是若没有历史胸怀,是很难做到后者的。
  比如赵氏孤儿这个故事。影视创作者都想把赵氏孤儿这个故事讲好,但在创作时几乎产生同样的困惑:一个人怎么会为救别人的儿子献出自己的骨肉?这就需要对故事发生时特定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形态有所了解。
  赵氏孤儿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赵盾家族是晋国最大宗主,晋国很多人都是赵家门人,家风醇厚,世代依存。时遇关外游牧民族犯晋,赵家经常组织门人御敌卫国。所以当赵家面临灭顶之灾时,为其留下宗嗣以期东山再起便成为赵家门人唯一的希望。程婴献子就发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和生活形态下。他们当时的行为不是为赵家,还为许多依附于赵家生存的门人、为晋国,这就体现出中国人的大义精神。提炼出历史中蕴含的精神,也就找到了这个故事的精神内核,找到了创作这部历史题材的史诗胸怀。
  从这个角度而言,影视剧不是不能虚构历史事件,但是有个前提,必须要根据史实进行改变,保证精神内核不变。戏说不是胡说,改编不是乱编。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