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建设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济阳区结出鲁台合作新硕果
台商:到了济阳就像回到了家
2021年05月18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7日,“新机遇、新格局、新突破”深化鲁台合作推进会举行。
     5月17日,“新机遇、新格局、新突破”深化鲁台合作推进会在济南举行。作为鲁台经贸合作蓬勃发展的亲历者、见证者、参与者,济南市济阳区已经成为山东乃至华北地区最具发展活力、最具投资前景、最具标杆意义的台商集聚地之一。如今,鲁台深化合作的全新硕果——“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正在济阳加快建设。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悦通讯员 孟强 门波 

  产业合作区构建“两园一中心”发展格局
  “乘着加快建设新时代现代化强省会的浩荡东风,鲁台深化合作的全新硕果——‘海峡两岸新旧动能转换产业合作区’正在济阳加快建设。这将成为国家级对台经贸合作新平台,是共抓山东机会、共享济南机遇的战略平台,也是重大发展机遇对济阳的再次垂青。”在“新机遇、新格局、新突破”深化鲁台合作推进会上,济阳区委书记吕灿华表示。
  产业合作区落地济南、建在济阳,为广大台商融入“新格局”提供了全新支撑。优越的区位交通、丰富的市场资源、便捷的对外通道,让每一个选择合作区的台资企业都能迅速抢占国内市场,有效对接国际市场,共享新发展格局多重红利。
  “产业合作区以省级济北经济开发区和山东(济北)台湾工业园为依托,着力构建食品医药健康产业园、先进制造产业园、对台交流综合服务中心‘两园一中心’发展格局。”济阳区委副书记、区长黄晓广表示。
  据了解,产业合作区近期到2025年,规划面积51平方公里,力争引进台资企业200家,带动关联企业300家,投资总额超100亿元;再经过10年努力,全面建成入园台企超千家、产业规模破两千亿元的全国对台合作示范园区。
  济阳已累计引进台资企业62家
  1995年济阳落户第一家台资企业,2005年成功设立全省第一家省级台湾工业园,2010年荣获“中国最具台资企业投资价值园区”荣誉称号,济阳对台合作已经走过26年历程,广大台企也在济阳收获了快速成长和更大市场。  截至目前,济阳已累计引进台资企业62家,实际利用台资7.2亿美元,台资企业年产值近100亿元。
  近年来,济阳区认真落实国家“惠台31条措施”、省“惠台56条措施”、市“惠台19条措施”,有效帮助各类台资企业便捷落下来、快速融进来、高效转起来。
  为进一步把惠台政策礼包做大做丰富,在产业合作区创建过程中,济阳再推出“惠台51条措施”,让广大台商台企在济阳发展更有信心。
  “今天的济阳不但是旺旺集团在大陆投资最大、最成功的生产基地,更是发展最快的生产工厂,也是我们最引以为傲、绩效最好的投资乐土。”旺旺集团中国旺基金会总经理赵宏利表示。
  26年来,济阳始终保持了“台商零投诉”记录,赢得了广大台商对济阳的最高褒奖。正因为如此,许多落户企业连续追加投资、扩大生产,像旺旺集团落户济阳19年,已连续17次追加投资,成长为旺旺集团在大陆规模最大的生产基地。
让台商把济阳当家乡
  在济阳,“塑造对台品牌、台资企业优先、依靠台资发展”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广大台资企业家纷纷反映,“到了济阳,就像回到家中”。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践行‘经济发展服务生’理念,进一步做大做强专业化的台商服务团队,不断提升专业思维、专业能力、专业水平,努力把各项服务工作做到极致。”吕灿华表示。
  据介绍,在抓好软环境的基础上,济阳区将规划建设台商大厦、台商会客厅、台湾风情街等众多配套设施,让广大台商在济阳能够更好感受到宾至如归的温暖。
  未来,济阳区还将积极加入两岸产业合作区发展联盟,加强与两岸企业家峰会、全国台企联和岛内知名工商团体的联系沟通和对接合作,持续推进对台经贸合作的广度深度。全面深化在社会民生、文化旅游、民间交往等各领域的交流合作,全方位、多领域、深层次推进鲁台融合发展。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