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是个节拍
2022年04月1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杨志艳

  “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现实生活中,有时候明明看起来很随和的两个人真正相处起来也许并不融洽,也许因为彼此受教育程度、家庭背景等等千差万别累加起来的不同,导致三观不够吻合,那么理智的做法便是宁可保持边界的孤独,也不必强融。相反,即便彼此相隔千山万水,如果遇上灵魂相似、彼此默契的人,那就是万丈红尘里开出来的欢喜花,宛若银碗里深藏的甜蜜,清水里绽放的荷花,是人生大写的惬意与幸运。
  有人说中国人排解孤独的方式尤其特别,归纳起来:要么聚餐,要么晒圈。一大群人围坐在一起,在“感情深一口闷”的友好世界里其乐融融,觥筹交错、美酒佳肴,那热闹场面就像敞开闸门的洪水,以其势不可当的姿态倾泻而来,大有“酒酣耳热说文章”之势。现实的喧闹也就罢了,手机里的朋友圈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一年365天似乎从来都没有歇息过。有的晒孩子的灵动舞姿,有的晒美食豪车,有的秀恩爱,有的表演优越感,总之是五花八门人间百态,而什么也不晒的人似乎也不甘孤寂平庸,仿若那灵动的手指就是皇帝的朱笔御批,一会儿点赞,一会儿发个拥抱,玩得不亦乐乎,好像你与对方的关系不是八拜之交就是莫逆之交,总之是情投意合、心心相印、手足守望相助的美好画面。于是就有人为了合群不惜磨平自己身上的棱角,委曲求全地成为群体满意的对象,到头来却辜负了自己、违背了初心。
  泰戈尔曾说过,“孤独是一群人的狂欢,狂欢是一个人的孤独。”独处对写作的人来说尤其重要,那些精准的语言只有在寂静的时光里酝酿才能蓬勃而来。人只有在独处时才有时间与空间深度思考,逐步建立生活的条理,在成长的体验中学会反省、选择与总结经验教训。因此合群是一个人平庸的开始,而独行才是鹤立鸡群的开端。与其目睹满座的欢声笑语与饭后的残汤剩羹,倒不如在叶落纷纷的季节去体会大自然的静谧之美,享受“万瓦清霜伴月明,卧听残漏若为情。无端木叶萧萧下,更与愁人作雨声”的独处时光,也可以在寂寞的长廊下回味以前的林林总总。
  其实人的大脑储存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玄妙,记忆中众多的事件如沙滩上写字,一个浪头涌来就了无痕迹,有些却清晰如昨,镌刻在内心深处无法消解。
  犹记一个大雨滂沱的黄昏,我看见一位走起路来有些一瘸一拐的中年妇女怀抱着一个婴儿踽踽独行,街上那些或淋雨奔跑或执伞前进的人只顾护着自己周全,浑然没有觉察那位妇女的举步维艰,后来有位好心人借了一把伞给她,有了伞的她反而走得更慢了,像是一只在雨里爬行的蜗牛,最终一点一点消失在我的视线里。这是我童年记忆里感受最深的孤独与无助,当然也包括旁观到他人尚存的小小温暖善举,那时的我内心充斥着无可抑制的悲伤,同时打心眼里钦佩那位妇女“为母则刚”的坚强与不畏风雨的倔强,长大后我内心深处潜藏的不安全感以及没来由的惶恐可能由此而来。我喜欢“晴带雨伞饱带干粮”的有备无患,我喜欢在孤独中洞悉这个世界上的千事万物,但能给予人惊喜的往往是陌路相逢时的善举,宛如天地之间披上了最珍贵的暖色,它是我在孤独中窥见的最动人“宝藏”。
  人生本就没有定数,常常伴随着起伏不定,充斥着聚散离合,喜欢独处的人即使受伤也会选择呆在一个安静的角落里独自愈合,或者在阳光微醺的午后揣着“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空云卷云舒”的恬淡心情赏析蓝天白云,或者听一曲李荣浩的《作曲家》也成,“作曲家,写一首我们一生最平凡的歌。作曲家,告诉你爱的人你多真多深刻!作曲家,我还是你多年未见的老友啊!而你还是不太明白,孤独是个节拍……”
  在看似荒凉的孤独节拍里有人栽了树,有人撒了种,待到来年树木在期待中沐浴着阳光茁壮成长,种子萌发了新芽,在乍暖还寒的日子里正鼓足了劲,开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