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怎么形容自己的“老铁”和“发小”?
2022年05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刘关张桃园结义结成生死之交。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截图)
  影视剧中的“负荆请罪”。 (电视剧《蔺相如》截图)
     □徐飞
  友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之一,《论语》中有九次提到“朋”字,十九次提到“友”字。今天我们管好朋友叫“闺蜜”“哥们儿”,在古代,朋友的种类有多少?又是怎么称呼的?有哪些典故和故事呢?
  八拜之交
  古时候,因为对父执辈须行八拜礼,所以朋友若相交亲密如同手足,经过约定,互视对方父执如同自己的亲人,即可称为“八拜之交”。其出处是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西厢记》是根据唐代元稹《莺莺传》改写而成的杂剧,男主角张君瑞在赴京赶考途中,路经河中府蒲关,是他老友杜确所镇守的地方。当年还是同郡同学时,两人曾结拜为异姓兄弟。张君瑞在叙述这段往事时,将两人的友情视为“八拜之交”。
  “八拜之交”的另一种解释是八种交情的总称,即伯牙子期知音之交、廉颇相如刎颈之交、陈重雷义胶漆之交、元伯巨卿鸡黍之交、角哀伯桃舍命之交、桃园结义生死之交、管仲叔牙管鲍之交、孔融祢衡忘年之交。由于这八种交往代表了交往中的各种最高境界,因此就把这八种交往综合起来称为“八拜之交”,以代表最深厚的友谊。
  事实上,“八拜”最初的含义是古代世交子弟谒见长辈的礼节,只是在后来的历史中演变成朋友之间深厚友谊的代名词。
总角之交
  从小便结交相识并一直陪伴长大的朋友,在古代被称为“总角之交”,用现代话说,就是“发小儿”。其出处是《诗经·卫风·氓》:“总角之宴,言笑晏晏。”总角,指的是儿童发髻向上分开,形如两个羊角,它是古代八岁到十四岁少男少女通用的发型。
  总角之交,也作“总角之好”。《晋书·何劭传》载:“邵字敬祖,少与武帝同年,有总角之好。”《三国志》里孙策曾说:“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这里孙策赞美周瑜,说两个人从小就是好朋友。孙策与周瑜同年,两人家世相当,很小的时候就在一起玩,初平元年(190),孙策的父亲孙坚与袁术联合讨伐董卓,周瑜去孙策家中拜访,劝说孙策从富春搬到自己舒县的家中,就这样,15岁的孙策借住在周瑜家中。周瑜不但将自己家里最大的宅院留给孙策一家,还认孙策的母亲吴夫人为自己的母亲,两人正式结拜为兄弟,孙策为兄,周瑜为弟,世人称之为“江东双璧”。两个人少年英才、志存高远,志趣相投,惺惺相惜。以至于后来两人同娶乔公的女儿大乔小乔,一时传为佳话。因为“总角之交”,周瑜一生辅佐东吴,为东吴基业的开创立下汗马功劳。
刎颈之交
  “刎颈之交”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传》:“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深挚的友谊。尽管整个剧情中廉颇和蔺相如并没有出现任何刎颈之交的表述,两人后来的交情也没好到生死与共的程度,但在司马迁的笔下,两人成为“刎颈之交”,当一方有难,另一方可以豁出自己的性命去帮助对方。
  更能表现“刎颈之交”的是《世说新语》中记载的东汉末年荀巨伯的故事。一次,荀巨伯远行到一个地方探望生病的好友,恰好这时胡人入侵此地。好友对他说,我现在活不成了,您赶紧走吧!荀巨伯说,我跑这么大老远来看你,怎肯因为贪生怕死就离开你?等到胡人杀入城中,见到荀巨伯,诧异地问他,这里的人都跑光了,你怎么敢留在这里?荀巨伯回答:“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胡人听了以后纷纷感慨,不明仁义的人进入了讲仁义的地方,实在是不应该,于是撤出该城。荀巨伯舍生探病,可以说是“刎颈之交”的生动例证。他在交友方面,没有逐名逐势,没有“不相分”“不相恤”,成为舍生取义的典型。
金兰之交
  金兰之交,类似东北话中的“老铁”,最早出自《周易·系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金兰之交比喻朋友间的同心合意、生死与共。
  当然,有的金兰之交可能只是一方的想象,事实上并非如此,例如《汉书·韩信传》:“足下虽自以为与汉王为金石交,然终为汉王所擒矣。”
  诸葛亮曾与他人结义,成为“金兰之交”。据《太平御览》引《吴录》记载:“张温英才瓖玮,拜中郎将,聘蜀与诸葛亮义结金兰之好焉。”(注:一说“义结金兰”指吴蜀两国缔结兄弟盟约。)
  张温,就是东吴派往蜀汉的使节团成员。诸葛亮与他一见如故,义结金兰,一方面固然是要通过打“感情牌”来稳固与东吴的关系,例如张温回到东吴后开始大加赞美蜀汉的政局;一方面也是因为诸葛亮的确欣赏他。
  但是,也正是因为张温跟诸葛亮关系太好,遭到了孙权的猜忌,不久孙权就找个借口把张温遣回了老家吴郡。
莫逆之交
  情趣一致十分要好的朋友,可称为“莫逆之交”。逆,相反;莫逆,一致。其出处为《庄子·大宗师》。《大宗师》一文记述子祀、子舆、子犁、子来等四人在一起聊天,互相谈论道:“谁能把‘无’当作头,把‘生’当作背脊,将‘死’当作尾脊骨,或者是有谁能知道死生存亡是同为一体的,我就与他做朋友。”结果四个人都心领意会于生命来自于无而至于有,最后又归于死亡——即无。因而四人相视而笑,彼此心意相通,遂结为至交好友。后来“四人相视而笑,莫逆于心,遂相与为友”就演变出“莫逆之交”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心意相投、至好无嫌的朋友。
  有个与“莫逆之交”意思相近的称呼是“忘形之交”,指彼此以心相许、不拘形迹的朋友。典出《新唐书·孟郊传》:“少隐嵩山,性介,少谐合,韩愈一见,为忘形交。”
   据“国家人文历史”公众号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