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集记录运河文化,我能干一辈子”
挖掘乡村记忆,传承历史文脉
2022年05月30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高爱国在采访、记录资料。
     厚重的运河文化滋养了不少文化人,济宁市任城区长沟镇文化站站长高爱国就是其中一位。他主编的《谈古论今话长沟》出版后,又牵头开展“乡村记忆工程”系列丛书的编著,目前,《运河古镇——长沟坊间故事》一书正准备付梓。

  文/片 记者 康岩 见习记者 陈睿潇    
整理夯歌传唱
  “一打韩童来进宝,二打韩童来进凤,三打韩童无宝进,进来铜头铁耙工。文官一见心害怕,武官一见战兢兢。”高爱国一边跟着哼唱,一边用纸笔记录下句句夯歌。
  “我没想到这些歌还能被记录下来,现在没有人唱了。如果不记下来,以后知道的人会更少了。”长沟镇老人周广玉说,“长沟是老运河沿岸的重镇,回林村是临岸古村,村里子很多人做着运河护堤工作,当时的大堤都是土木结构,需要经常夯实岸边的泥土,保证堤岸安全。我十五六岁时跟着父辈进入拉夯队,叔叔、大爷们看我年轻力壮,便把拉夯喊号子的活交给我。汛期前夕,老运河堤坝上就能听到我们的夯歌号子,一人起号五人对答,歌声抑扬顿挫,夯绳在手中上下翻飞,活干得又快又好。”说完,年近80岁的周广玉哼唱了一段当年的夯歌,听起来雄浑有力、气势不凡。1969年后,新开通的梁济运河沿岸堤坝采用钢筋混凝土建设,然而老运河村落里的夯歌声并没有消失,“虽然不在岸边打夯了,但在长沟修建新房的工地上还能听到夯歌”。
  高爱国把这些有关文化的夯歌词编成一个个节目,找到当地曲艺表演者胡寻华表演。看到歌词,胡寻华兴奋地说:“高站长写了很多可以表演的素材,没想到我也成了文化‘网红’。”
  “热爱、收集、记录文化这件事,我能干一辈子。”高爱国乐呵呵地说。
编著“乡村记忆工程”丛书
  长沟镇的厚重文化底蕴,让高爱国无比兴奋,他想为长沟的子孙后代们多留下点文史资料。
  任城区极为重视发掘大运河文化资源,曾组织大运河沿线文物点核查和现状调查。作为镇文化站站长的高爱国自然义不容辞。他通过“老人座谈、个别采访、现场查看”等形式,骑着自行车搜集各村的历史沿革、宗族谱牒、仁孝义举、运河文化等诸多方面。
  高爱国不放过任何线索,哪怕是只言片语也刨根问底。经过系列调查,他掌握了全镇第一手历史文化资料,发现了闫吕庄、小朱庄、小长沟等一些遗失的古村落遗址。在整理收集历史文化资料的基础上,高爱国主编的《谈古论今话长沟》于2018年8月出版。这本书出版时,妻子比过年还高兴,她对高爱国说:“咱终于心安了,要是这本书出不来,你该多丢人。”
  此后,高爱国又着手开展“乡村记忆工程”系列丛书的编著工作,出版《天宝寺村漫谈》《长沟村史话》。目前,《运河古镇——长沟坊间故事》一书即将付梓,这部书从神话故事、运河轶事、村名由来等方面入手,展示长沟人的智慧和高尚品质。
保护文物,做基层“守宝人”
  长沟镇是任城区的文化大镇,有城子崖遗址、张山汉墓群等18处区级以上文保单位,明清大运河遗址绵延4公里。文物保护是文化站的职责之一。“一物胜千言,文物保护可不能掉以轻心。”高爱国说。
  2008年夏,几个陌生人在回林村看到大王庙碑。“这碑谁当家,卖不?”听到这样的问话,村民警觉起来,赶紧向村委会反映。高爱国得到消息后赶到现场,对村民说:“如果再有类似事情,你们就打电话报警。”没过几天,老党员田长旺半夜听到轰隆隆的吊车响。他起床拉亮院子里的灯,拿了铁锨冲出院子,看到几个陌生人正用铁链子、绳索和棍棒挖掘石碑,“这是国家文物,你们赶快走,不然我就报警了。”田长旺呵斥说。这时,邻居们听到动静也冲出来,那些人一看情况不妙,开车逃跑了。为防止再次被惦念,田长旺和高爱国把石碑掩埋起来。2020年,任城区文物管理所收集散落在田野的碑刻类文物,大王庙碑被集中保管,此时高爱国才松了口气。
  “让岁月留痕,留下文化根脉。”高爱国这样总结自己对文化的热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