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血缘的“儿子”照顾老人40年
新泰市民王长森获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奖
2022年08月05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7月29日相关报道。
     人一生中最难割舍的便是父母子女间的骨肉亲情,然而在新泰市有这样一个特殊的家庭,“儿子”王长森无微不至地照顾着他称作“二叔”的王庆典老人。40年里,他用一句话的承诺,践行了一场跨越血缘亲情的孝道。7月29日,本报A07版《40年岁月,见证没有血缘的“父子”情》报道了王长森照料老人王庆典一事。8月4日,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联合齐鲁晚报,为他颁发天天正能量奖及5000元奖金。

  记者 郭健 李增浩    

  “老人无儿无女,我就是想给他一个能遮风挡雨的家,让他身边有个能说说话的人。”今年67岁的新泰市宫里镇王家隅村党支部书记王长森说。
  故事要追溯到40年前,当时王庆典在王长森所在的砖厂打工,其间老人诚恳踏实的为人态度,给王长森和同事留下了深刻印象。几年后砖厂关闭,王庆典一时间没了去处。细心的王长森看出了他的苦闷,告诉老人愿意把他接回家里一起生活。“厂子没了,家还在,今后我来养活您!”
  王庆典老人无儿无女,仅有的亲人也不在身边。从此王长森便扮演起了“儿子”的角色,一扮就是40年。村里街坊邻居都对这对没有血缘的“父子”连竖大拇指,跨越血缘亲情的孝道,成了村里年轻人学习的教科书。
  年近90岁高龄的王庆典回忆,有次他患上了带状疱疹,王长森每天骑着自行车载着他去诊所打吊针,坚持了近一个月,直到痊愈。路上遇到同村的乡亲们,大家望着这一老一少的背影,没有一个不竖大拇指的。“就算是亲儿子又能怎样?”老人动情地说,激动的泪水已经在眼眶里打起转来。老人说,这样的例子数都数不过来。
  在王长森影响下,他的妻子、儿女将这份跨越血缘的亲情演绎得更加鲜活。王长森平时要忙村里的工作,妻子便替他挑起家里的担子,白天下地干活,晚上还得洗衣做饭,但是她都不忘照顾好老人起居。老人的床铺、衣物都收拾得干干净净。一家人再困难,也要保证给老人每天一个鸡蛋。在老人床头的小桌上,茶叶、水果都一应俱全。
  “现在孩子大了,每次回家都不忘给老人买点东西,走时还要留下几百块钱给老人。而老人也是整天盼着孩子们快回家,求团圆。”王长森说。
  “王长森对老人确实好,虽然不是亲爹,他也是当亲爹一样对待,新鞋新衣、好吃的好用的都想着老人,还陪着老人遛弯儿谈心,我们看着都羡慕。”村民李志清说。
  王长森说,他做事就是图个内心踏实。像给了老人一个承诺,就得践行这份孝道。“何况40年了,老人已然是我的亲人。”王长森说。
  据了解,天天正能量是阿里巴巴联合齐鲁晚报等全国100多家媒体搭建的开放公益平台。截至目前,天天正能量共发放了9000余万元公益金,有上万名来自全国各行各业的正能量人物获得奖励。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