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王月卿
中医治疮,解除患者难言之痛
2023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本报济宁6月12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王碧辉) 中医,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济宁市中医院肛肠科主任,王月卿从事肛肠科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近20年来,充分发挥中医药治疗肛肠疾病优势,用微创手术及无痛治疗,中西医并重、内外兼顾,解决了众多痔疮患者长期难以解决的“难言之隐”。
  50岁的李先生曾深受痔疮危害,由于病情严重,痔核每次都会在大便时脱出来,随着年龄渐大,有时走路时间长了,痔疮也都会脱出来,需要用水湿润后才能用手送回去。为此,他无论到哪里都会随身带一瓶矿泉水,对工作和生活影响非常大。
  李先生自己私下用过各种治疗痔疮的药物,但都没有明显的好转。也去医院看过,但听说手术后要卧床休息,并且很痛,他不仅时间上不充裕,心里也十分害怕。“后来李先生来到我院肛肠科就诊,检查后发现,患者肛门外一周都是外痔皮赘,内痔比较大,直肠黏膜也较松弛。”王月卿表示。
  在与患者沟通后,王月卿向其推荐进行痔疮套扎术,将经常脱垂的内痔部分套扎住,解决脱垂问题。利用周末休息时间,李先生完成了手术,没有切口没有出血,且没感觉到任何疼痛,周一就正常上班了。术后,王月卿又让其通过口服中药的方式补益中气,加上局部外用一些凝胶促进套扎痔核的萎缩,轻松解决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痔疮难题。
  “由于痔疮患者人群规模较大,临床治疗痔疮的方法和经验得到了有效验证和积累。但无论采用何种治疗方式,其治疗原则均坚持以‘减轻痔疮或消除痔疮相关症状’为主。与消除痔疮病理基础相比,消除患者痔疮症状的临床意义对于患者本身来说更为重要。”王月卿坦言。
  术精岐黄,守正创新。从医多年,王月卿始终对医术追求精益求精,擅长中西医结合诊治内外混合痔、肛瘘、肛周脓肿、肛裂、肛乳头瘤、直肠息肉、肛周湿疹等疾病,熟练掌握肛肠疾病的微创无痛治疗(包括痔疮注射术、痔疮套扎术等),尤其擅长使用中西医结合对手术前后进行全程无痛化管理,在顽固性便秘、腹泻、腹胀、厌食、结直肠炎的中医中药治疗上亦有独到之处。
  前不久,痔疮患者小张就因王月卿高超的微创无痛治疗而受益。此前,他因大便出血来到济宁市中医院寻求治疗,经过检查后,王月卿发现患者内痔部分比较严重,并且一周内痔黏膜充血都比较严重,有的地方一碰就会出血。
  “这种情况其实不太适合做传统手术,所以我给患者推荐进行痔疮注射术,用细针把药物注射到内痔的黏膜下,内痔血管就会慢慢萎缩,就不再出血了。这种手术方式对患者造成的创伤只有几个针孔,痛苦小,术后也不需要换药。”王月卿介绍。手术后,小张除了第一次大便时稍微有一点出血,后来再大便时就不再出血了,并且没有痛感,患者对王月卿感激不尽。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在治疗疑难杂症中具有优势,这一点在治疗肛肠疾病时也不例外。”王月卿坦言,中医药治疗痔疮等肛肠外科疾病由来已久,现代医学也参考了中药外科手术治疗相关疾病的手段。与单纯的手术治疗不同,中医治疗相关疾病时还结合患者病因给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内服或药包清洗、外敷等手段从“根”上解决痔疮易复发的问题,广受患者好评。
  王月卿在治疗中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
巩固地方病防治成果 省地方病防治专家组一行6人深入第一线开展调研
支部共建聚合力,党建引领促发展
  本报济宁6月12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颜丙新 鲁静静) 近日,山东省地方病防治研究所所长张旭等专家组一行6人到济宁市调研地方病现症患者治疗、管理工作,进一步规范地方病现症患者治疗、管理工作,提高地方病管理水平。济宁市疾控中心党委副书记、主任梁玉民陪同调研。
  专家组一行来到嘉祥县听取了市县两级关于地方病防治工作汇报,详细了解了地方病项目实施情况,实地查看了氟骨症、输入性大骨节病患者治疗、管理资料,给大骨节病患者和氟骨症患者进行了查体、治疗,配发了药品,叮嘱患者要积极配合规范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同时,专家组走进校园为学生们讲解了地方病预防常识,呼吁学生们“小手拉大手”,把所学到的地方病防治知识传递给家人,提高家庭地方病防治知识知晓率。
  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济宁市氟骨症和输入性大骨节病现症患者治疗管理经验,建议济宁市继续加强地方病现症患者管理,总结经验,以便在全省推广,让更多的地方病现症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持续巩固提升地方病防治成果。
心肺复苏周,急救在身边 邹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开展系列活动科普心脏急救知识
  本报济宁6月12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王胜男) 日前,济宁市疾控中心第四党支部与山东省任城监狱生活卫生科党支部共同开展了主题为“支部共建聚合力,党建引领促发展”联合党日活动,推进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山东省任城监狱党委委员、副监狱长王维杰对支部联建给予肯定,并提出希望双方通过结对共建,互相学习,把党建共建作为加强学习交流的重要平台,借鉴对方党建与业务工作的好方法好经验,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围绕“四送四进四提升”健康促进行动,济宁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姜文国介绍了当前相关传染病的防控要点,就春夏季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进行宣讲。
  下一步,济宁市疾控中心第四党支部将进一步深化交流合作,不断推进各项业务工作与党建深度融合,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工作新格局,推动全市疾控体系高质量发展。
履行社会责任,村卫生室焕然一新
  本报济宁6月12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李祥伟 丁友惠) 日前,邹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围绕第五个“中国心肺复苏周”开展了系列活动,主要包括健康讲师团宣讲培训、院内心肺复苏演练、胸痛知识培训及全市急救能力提升培训等,旨在通过科普心肺复苏及心脏除颤知识,提升医护人员及群众的心脏急救意识,提高心脏骤停救治成功率。
  邹城市人民医院胸痛中心组织有着多年急救经验的讲师组建健康讲师团,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普及心肺复苏急救知识,增强面对突发事件现场急救、自救、互救能力,相继在邹城市太平镇政府、大学科技工业园、南屯煤矿、东滩煤矿、鲍店煤矿、第六中学等地进行心肺复苏的理论知识培训及现场模拟,内容包括如何调整体位、打开气道、判断呼吸、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邀请参加培训人员实地演练,手把手示教,使大家更直观地了解掌握急救要点,达到“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目的。
  组织急诊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相关科室对全院200余名业务骨干、行政后勤人员进行心肺复苏及胸痛知识培训。重症医学科负责人现场演示,详细讲解步骤及要点,从“心肺复苏急救理论讲解”和“心肺复苏实操训练”两个方面,通过“教、演、练”三个维度,为大家呈现了一堂精彩生动的医学科普课。心血管内科负责人就胸痛的基本知识如胸痛的概念、治疗用药、心电图检查的时间及绿色通道的重要性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演示环节,现场一对一、手把手教学,参训人员在有声有色的授课培训中,进一步熟练掌握了正确有效的心肺复苏手法。此次培训普及了胸痛急救和心肺复苏的知识,提高了大家的安全意识,为全面提高突发应急能力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邹城市卫生健康局支持下,该院承办了全市卫生健康系统急救能力提升培训班,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200余名医护人员参加,该院急诊科、心血管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消化内科、心电图室等专家团队分别授课,培训内容包括创伤急救、心肺复苏术、急性中毒、过敏性休克的救治、急性胸痛患者识别与救治、急性高危胸痛疾病的心电图特征、脑梗死的诊治现状、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治、急腹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等,此次培训也是医共体单位落实“团队式帮扶”措施的一次集中急救能力提升。
  本报济宁6月12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李璐璐) 近日,山东省济宁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帮扶军屯乡白店村卫生室升级改造完成开诊仪式在军屯乡锦绣村举行。
  汶上县卫生健康局党组成员、爱卫中心主任刘洪峰代表县卫生健康局对山东省济宁人民警察训练基地表示衷心的感谢。山东省济宁人民警察训练基地党委委员、副主任宗钢表示,此次为白店村卫生室提供帮扶改造,进一步改善村卫生室医疗条件和就医环境,是训练基地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今后将以本次活动为契机,通过实际行动为村卫生室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次升级改造为白店村卫生室提供了完善的基础硬件设施,全面提升了村卫生室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更好地为辖区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保驾护航。
  宣讲活动现场。
无偿献血,传递爱心
  本报济宁6月12日讯(记者 郭纪轩 通讯员 孔莉莉) 日前,汶上县第三人民医院组织全体党员和广大职工积极参加无偿献血活动,用自己的热血奉献爱心,传递博爱精神,助力生命续航。
  当天,汶上县第三人民医院开发区预防接种门诊处的献血车旁排起了长队,大家在血站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填写献血登记表格,积极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健康征询、检验初筛,符合献血条件的人,依次进入献血车。
  本次献血队伍中,既有初次献血的“新兵”,也有多次参加献血的“老兵”。该院副院长郑灿峰每年定期献血,被评为济宁市无偿献血先进个人。他表示,献血是传递爱心、奉献社会的一种方式,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更是责无旁贷。
  活动中,汶上县第三人民医院医护人员用实际行动传递了白衣天使的大爱精神,进一步彰显了该院党员干部职工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精神。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