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成市教体局:打造“全环境立德树人”示范区建设新范例
2023年06月13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近年来,荣成市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创新实施德育协同育人机制,构建起“学校教育为主体、家庭教育为基础、社会教育为延伸”的全环境德育新模式,有效提升了德育工作实效性。
激活学校德育“强引擎”
  突出德育实效。探索实施了“中小学德育课程一体化”,挖掘九大文化学科中的德育元素,开发“德育+学科”示范课60多节,打造了“科科融德育,课课讲德育”的学科德育新模式。
  加强体育锻炼。将中国体育发展史、体育拼搏精神等纳入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春风化雨式的接受品德教育。开发了花样跳绳、轮滑等16项特色课程,开展校级邀请赛、年级对抗赛、班级联赛500多场次,增强学生德育素养。
  增加美育熏陶。每周增设1节艺术课、1节鉴赏课,定期开展“校园艺术进村居”活动,今年累计进入村居、敬老院开展艺术展演活动170多场。
  加强劳动锻炼。开辟养殖园、蔬菜园、花卉园等160多处,对接镇街开设校外劳动基地98处,引导学生在劳动体验中尊崇劳动、参与劳动、探究劳动。
夯实家庭德育“主阵地
  心育健康帮扶机制。结合“舒心荣成”建设,组成“百名家庭教育讲师团”,开展咨询服务、家庭教育讲座100多场,解疑答惑1500多个。对筛查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精选骨干教师与其家庭“结对共建”,每月与家长共同评估、疏导、会诊。
  书香浸润帮带机制。结合“书香城市”建设,以“携手红色经典”为主题,开展“亲子共读一本书”“评选书香家庭”“悦享、悦讲、悦诵、悦品”读书实践活动120多场,涵养家庭美德,滋养城市文明。
  志愿服务帮携机制。结合“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成立“荣老师”志愿服务总队,下设45支分队,开展“倾听心灵的呼声”“雏鹰关爱计划”等心理辅导、读书引领特色志愿活动300多场,关心特殊家庭260多个,服务家长5万多名。
画好社会德育“同心圆”
  开展爱国宣讲“千人千语行动”。依托全市红色资源,共同培植“解语花”“红色印迹·童讲”等35支专家型宣讲团队,累计开展爱国主义宣讲40多场,引导青少年学生赓续革命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借助本地人力资源,组织1000名道德模范、劳动标兵、五老人员、非遗传承人等入校开展道德宣讲、红色传承、实践指导2100多场,引导学生争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开展捐资助学“圆梦行动”。积极联合社会企业、爱心人士,全面启动“点亮星星”“明天计划”等20多个公益帮扶项目,打造“社会妈妈”“希望小屋”“金秋助学”等16个帮扶资助品牌,共募捐助学600多万元,救助孤儿、残疾学生、困难学生等2800余人。
  开展课后服务“护苗行动”。组织400多名体育、艺术、科技专业人才,在体育锻炼、艺术活动等方面利用社区场地、信息资源,开展课后服务,减轻学生“手机依赖症”。
营造网络德育“馨环境”
  搭建网络教育平台。开设“红色印迹直播间”,宣传市域内20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00处红色印迹;选拔50名“网红小主播”,录制“爱国主义故事”“科普云课堂”视频600多个,每月组织学生集中观看,引导学生树立爱祖国、爱社会、爱家乡情感。
  建立网络宣传阵地。在局校两级微信公众号开设“德育之窗”专栏,积极宣传网络德育先进个人、先进集体事迹120多次;开通“德育成果展”等专栏,组织线上微班会、心理课300多节,营造有利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网络环境。
  建立网络教育队伍。对接网信、公安、政法部门,招聘专业志愿者,进校园开展网络培训活动120多场,引导师生安全上网、文明上网。依托自媒体联盟,发布正能量作品30多部,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
  下一步,荣成市教体系统将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全体师生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为未成年人的成长创造良好社会道德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的美好未来筑牢良好根基。
(李晓彤)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