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都中学:锚定核心素养,厚植怡心教育
2023年07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陈乃彰
  通讯员 曲燕燕 金柏耕

  “一切的一切都源于内心,打开心门,重在唤醒,是教育的根本所在。”——这是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新都中学多年实践验证的教育规律。几代新都人围绕着“心”这一根本,提炼出了“怡心教育”这个概念,重在培养健康、阳光、自律、睿智的中学生。“品性纯净,思维灵动”的人才培养目标由此产生。“品性纯净”指向了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的“人文底蕴、责任担当、健康生活”;“思维灵动”则指向了“学会学习、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将六大核心素养融入育人目标中。
  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学校将“怡心教育”的顶层设计定位为“诚意正心,阳光自律”。旨在从“品格”和“能力”两方面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
打造怡心课程,拓宽育人途径
  多年来,新都中学形成了“制度引领,怡心护航,学法为上,艺体驱动”的工作思路,凝练出符合学校学生发展的校本化四项关键素养——温暖之心善合作、聪明大脑会思考、灵动小手乐探究、健康体魄敢抗挫。以此为基点,将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作为基础性课程,自主研发的校本课程作为拓展性课程和探究性课程,从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全面培育学生的关键素养。
  基础性课程实施,以科研促课改,培育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学校构建了“大任务驱动的思维型课堂”教学范式,将课堂分为“驱—学—展—评—构”五大环节。“驱”的环节,提出大任务,鼓励学生分析问题,理解澄清问题,提高学生分析的思维能力;“学”的环节,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理解的思维能力;“展”的环节,采用互动展示的方式,碰撞思维,答疑解惑,提高学生判断的思维能力;“评”的环节,师生、生生交流互动,优化评价,提高学生推理的思维能力;“构”的环节,采用知识体系建构的方式,促进学生自我反思,提高学生反思的思维能力。
  拓展性课程创建,借助心育课程让学生“善合作、会思考”。心育课程的核心是“育心”,总体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学生的理想信念、责任担当意识、独立自主意识、善于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围绕这四个目标,学校开发出了三大心育课程,包括怡心厚德课程、怡心团辅课程、怡心学法课程。
  探究性课程建设,以心动课程让学生“乐探究,敢抗挫”。心动课程的核心是“动”,其总体目标指向的是培养学生“动身能力”“动手能力”和“动脑能力”。通过“三动”,培养孩子“乐探究”、“敢抗挫”的校本关键素养。围绕这一目标,学校开发了三大心动课程:怡心双育课程、怡心科创课程、怡心自救课程。
“三维”联动,完善育人机制
  一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形成完善的人格。新都中学经过多年探索,结合校情和学情,在深度挖掘立德树人内涵的基础上,凝练出了“三维”联动的育人机制,从全环境、全文化、三域协同三个纬度保障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培育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全环境育人,从景到情突出怡心精神。全环境即包括学校的硬环境和软环境。硬环境主要是指基础设施保障:在原本废弃的荒地上建设33块“怡心劳动基地”,让学生充分体验植物种植、施肥、浇水和收获的劳动快乐,扎实推进劳动课程的开展。软环境只要是指怡心师资队伍建设:建立“1+2+X”六大工作坊,开展微项目研究,在“领导带头、骨干先行”的全员参与中,实现学校教科研工作的高质量发展。
  全文化育人,以史为鉴丰富怡心内涵。学校发现了红色育人的独有魅力,立即启动立德树人“红色引擎”,将红色文化融入教育的全过程。新都中学创造了红色文化“长廊建设+课堂融汇+思政宣讲”育人模式,构建了富含红色基因传承的特色育人体系,创新“三全”——文化课、拓展课和研学课的红色协同育人机制。
  三域协同育人,内外资源共助怡心建设。三域即学校、家长、社会。开展“校长接待日”活动,引领家长朋友深入了解学校特色文化内涵;走进新都社区,参与志愿服务,领略奉献之美。通过邀请学生家长、社会机构、社区等合作伙伴参与到学校的各类育人活动中,形成了家、校、社三域协同配合,共创特色校园的良好局面。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