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院里的牵挂
虽然心中有挂念却又怕麻烦亲人,尽管被细心照看却希望有更多陪伴
2023年10月24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老人们在大厅排演重阳节节目。
     毗邻济南遥墙机场路的闵善康养中心,已是历城区的边缘。窗外,远眺可见几垄农田,天空中不时有飞机从低空掠过,轮廓清晰可辨。
  走进这里的老人们,头发的主调转为灰白,问他们多大年纪,最常得到的回答是“你猜猜”。
  年龄多在八十至九十岁,在养老院这一隅天地里,老人们步伐缓慢,人世喜忧未改。

  文/片 见习记者 李文璇 周小涵
记者 岳致呈

离别与相聚
  10月21日,略显寒冷的早上,李德民是闵苑康养中心六楼最早的访客。9点半,他便出现在电梯口,戴着墨镜与呢帽,手里提着布包,里头有大瓶装的生理盐水,也有床垫和水果。
  他来看望自己的老伴王旭丽。他们今年都75岁,已经结婚47年。
  “把外套脱掉吧,屋里热。”躺在床上的王旭丽对他说。她患有心梗、脑梗等疾病多年,今年8月,病情加重,她卧床不起,随后住进了养老院。李德民基本每周都会来一趟,为她带些生活必需品。
  他是照料王旭丽的“主力”——两人唯一的儿子大学毕业便远赴海口,一年里回家的日子屈指可数。谈及是否会想孩子,李德民只说:“我鼓励他出去闯。”王旭丽则显出一些惆怅:“孩子和我们的关系比较淡薄。”由于疾病,她皮肤泛白,关节肿胀,声音也总似拖着长调,可这句话却说得清楚。
  10点半,两位老人再次分别,李德民要回家准备中饭。“我们‘分家’了。”临走时,李德民开了句玩笑。顿了顿,他又说,“没办法。”
  11点许,94岁的孙喜老人正为弄撒了瓜子的小曾孙而开怀。尽管已是高龄,他身体依然康健,只是腿脚有些不便。“我下楼得别人搀,不想麻烦孩子,就想着去住养老院。”说到这里,孙喜卷起裤管,露出因静脉曲张而发黑的脚踝。
  “我们理解他的顾虑,毕竟我们也已经六十多岁了,还要带小孩。”来看望孙喜老人的女婿头发已经银灰稀疏,女儿孙红芳的脸上也长了老年斑。在他们口中,孙喜是一位思想开通、爱好广泛的老人——他是第一代网民,至今仍有用电脑浏览新闻的习惯;他喜欢唱歌,退休后曾任老年合唱团团长。
  “很多人都觉得住养老院是一件丢人的事情,但我们不会这么看。”为父亲整理衣橱的间隙,孙红芳说,“这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我们支持父亲的决定。”
留下和离开
  “我觉得住在养老院挺好的。”84岁的张慧民也这样说,“不用自己做饭,还不用做家务。”她笑了起来,白发颤动着。
  曾任小学语文老师的张慧民开朗健谈,她还是一个很“潮”的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已有五六年,微信、抖音都“玩”得得心应手。“我觉得自己都有手机瘾了。”张慧民说,她的床头摆着两副眼镜,其中一副专门用来看手机。
  不过,比起玩手机,张慧民还是更爱交朋友。来到养老院不过两个月,她已经结识了十余位好友。每逢天气晴好,他们便会结伴到楼下晒太阳。相比独居,这样的生活更让她满足。
  “我现在就是想着换个单间。”张慧民悄悄说,“这样就可以弹电子琴了。”
  而87岁的刘丛,正为无法离开养老院而发愁。“我想回家看看,要去交物业费,还得晒被子晾衣服。”他坐在电梯间的软凳上,反反复复说着这些话,“这里吃住得好,服务态度也好,可你得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能不让人走。这是什么道理?我得好好考虑还要不要住下去。”
  “他的孩子不接他的电话,没有监护人的同意,就不能让他走。”护理员周璐璐无奈地说。刘丛拄着拐杖起身逡巡,连声叹气,“晒太阳”“做活动”的提议被刘丛老人挨个否决。
电铃与歌声
  下午1点,护理员卢正远帮一位老人理完发,坐在桌前填写工作表格。“我今年23岁。”他笑问,“是不是看着像32的?”他们日夜换班轮值,服务在“一线”,自己也承认辛苦。
  当天,在闵苑六楼值白班的共有四名护理员,除了被呼为“关姐”的关霞,其余三人都才二十出头。他们会鼓起腮帮子模仿老人说话,漫步走廊时,卢正远会哼起歌曲《成都》。
  这样的片刻闲暇,常被“某某床呼叫三级护理”的电铃声打断。午休时分,老人们多待在屋内,每隔五到十分钟,便会有老人呼叫服务。
  “他不愿意做康复(电疗),还咬我,虽然假牙咬不动。”来“支援”的康养部门工作人员叫卢正远过去帮忙,这位老人只听他的话。有护理需求的自是多数,不过,“也有的人其实没事,就是把你叫过去看个人影”。
  只有张玉梅老人颤巍巍走出了房间。她邀请人去自己屋里坐坐,说是老站着辛苦。其他房间多少有些老人的体味,张玉梅的房间却洁净如新。
  “我就爱唱歌,十八九岁就上台唱,后来结婚没法出去了。”她笑着说,“你们年轻姑娘多玩几年。”从兜里取出印有沂蒙山小调歌词的纸张,这位87岁的老人又唱起自编的调子。
  下午3点,卢正远在电视上调试好音乐,护理员们“挨家挨户”喊老人出门。尚能起身的老人陆续来到了康养中心大厅,他们要为即将到来的重阳节排演合场节目。
  有的人坐在轮椅上,有的人坐在板凳上;有的手不自觉地抖动,有的手打着拍子。卢正远起了个头,老人们唱了起来,伴随着电铃的叮咚声,《团结就是力量》的歌声在空中飘荡。(应受访者要求,本文人物均为化名)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