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孟霏 通讯员 孙瑞康
近日,市民张先生在家人搀扶下挪进了威海市中医院针灸一科主任姜义明的办公室。
“别急,你这个不算严重,我先给你做一次古法针刺。”说话间,姜义明就拿出了消毒好的毫针,对着患者的腰部、腿部穴位刺了下去。针刺结束后,刘先生直言感觉轻快不少,下地时已可以自己站直行走,疗效显著。
短短几秒、寥寥几针,既未出血也无痛感,但张先生却跟换了个人似的。疗效如此神奇的古法针刺,到底有何“秘密”?
对此,姜义明介绍,古法针刺是针刺疗法中的一种,可内调脏腑、外疏经络,激发人体阳气,不仅使用的针非常细小,还具有选穴少、操作时间短、痛苦小、效果显著的优点。值得一提的是,有别于普通针刺的留针候气、调气之法,古法针刺绝大多数情况下都不需要留针,患者可以随治随走,不耽误学习和工作。
正因其适宜操作、治疗病症多的特点,古法针刺已正式成为一项中医适宜技术推广项目,“主攻”腰痛、面瘫、落枕等常见症状。
“选这几个病症做主要方向是因为它们常见,也更易操作,既能帮助更多病患解决痛苦也能让古法针刺得到更好的推广。”姜义明表示,虽说操作简单,但和传统的针刺疗法还是存在很大的不同。仅以腰痛为例,古法针刺主要以胃枢、三焦枢为主穴,再根据患者症状不同选取肾枢、大肠枢等穴位做“辅助”,一般最多选取十个穴位,既做到了“对症下针”又减少了施针点位和时间,最大程度减少患者病痛。
不仅如此,诊疗之前,古法针刺还讲究进行面诊。面诊就是望诊,是古法针刺里很重要的一项,主要通过观察患者的情况来确定如何治疗。可不要小瞧这简单的“看几眼”,其中也蕴藏着不少“道道儿”。
“像腰痛,我们就会观察患者背部的颜色,比方说背部颜色发暗,那就说明是气血循环不好。在这个基础上,还要结合气的虚实、寒热和患者的表里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姜义明表示,这些“道道儿”不是诊疗腰痛的“专属”,诊疗面瘫时,同样也有“诀窍”。
姜义明回忆,他曾接诊过一位面瘫患者,该患者早晨起床后发现,嘴有些歪斜,眼睛闭合不全,根据病史、临床表现诊断为面瘫。第一针后,患者眼睛闭合功能明显改善,第二针后嘴角歪斜情况得到改善,第三针后,面部症状消失。
“对于面瘫,中医理论认为是由于正气一时亏虚,邪气得以侵入,造成经气暂时闭阻不通所致。”姜义明说,面瘫急性期为7天左右,康复期大概为2至3周。古法针刺在治疗中主要秉持“上病下治、左病右治、右病左治”原则,先针足手再针面部,手足深刺,面部浅刺。据介绍,经姜义明古法针刺治疗的患者,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其自愈能力,少的一般针3次症状就会消失,大多数人为10次左右。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