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古汉墓在定陶
2023年12月07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张永红

  定陶古称陶,又名陶丘,是我国最早设置的县治之一。早在实行郡县制的秦朝初期(公元前221年),即置定陶县,距今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春秋末年越国大夫范蠡在帮助勾践灭吴之后,功成身退,几经辗转,在此定居经商,号陶朱公,定陶因此而得名。
  《史记》记载:“春秋末年,陶天下之中,诸侯四通,货物所交易也。”自春秋至西汉的800多年间,定陶一直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是当时中原地区的水陆交通枢纽和经济中心。历史上定陶曾十二次为国、八次为郡、两次置军。因其历史悠久,2009年定陶被国家民政部命名为“千年古县”。2016年4月,撤销定陶县,改设菏泽市定陶区。
  公元前202年,汉高祖刘邦在垓下之战中击败项羽,收复鲁地,来到定陶。《史记·高祖本纪》记载:农历二月初三,刘邦“乃即皇帝位氾水之阳。”氾水是一条当时流经定陶的古河道。刘邦登基处古迹犹存,即为定陶区姜楼村南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官堌堆遗址。刘邦就是在这里举行登基大典,正式称帝,改国号为汉,开启了长达400余年的大汉王朝。因此定陶成为汉朝的龙兴之地。
  往事越千年,弹指一挥间。本世纪初期,根据群众举报,当地公安部门抓获了一批盗墓嫌疑人。经过审讯,公安部门在官堌堆遗址西南方的马集镇灵圣湖附近,发现了一座鲜为人知的古墓。2010年秋,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由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牵头,联合市县文物部门,开始对古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出人意料的是,在这片普普通通的农田里,取得了令人震撼的发现。
  由于定陶地处黄泛区,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泛滥,泥沙不断淤积抬高,古墓被埋在地面10米以下的深处,致使发掘过程异常艰难。
  经过考古人员紧张的工作,发现这是一座南北长约90米、东西长约70米的“甲”字形木椁古墓。在层层夯实的封土之下,墓穴被特制的青膏泥和流沙封护。打开由上刻汉字的两层青砖,古墓终于露出了“庐山真面目”——原来这是一座“黄肠题凑”形制的汉墓。这一发现震撼了在场的专家学者,也在国内考古界引起轰动。因为“黄肠题凑”在中国古代是只有皇帝才配拥有的高规格葬制,其他皇亲国戚和高官大臣只有经过皇帝的特赐方可享用。
  所谓“黄肠题凑”,是西汉帝王陵寝的一种独特形制。它由剥去树皮后优质坚固的黄心柏木组成,故称“黄肠”;而墓内四壁均为柏木层层堆垒,且木头皆向内侧,称为“题凑”。千百年来,对于“黄肠题凑”,人们只是从古典文献里有所了解,却从来没有发现过实物。直到上世纪70年代,北京发掘出大葆台汉墓,才第一次向世人证实了“黄肠题凑”的真实存在。时隔30多年,在定陶发现的“黄肠题凑”汉墓,无论从规格、等级,还是豪华程度上,都远远超过了大葆台汉墓。
  举例来说,之前30多年间国内发现的八座汉墓所用木材总量约为2300立方米,而定陶汉墓,单座所用木材就在2500立方米以上,相当于其他八座汉墓的总和,其规模之大令人惊叹。
  进一步考察发现,这座古墓结构复杂,宛如迷宫。沿着松柏木材搭建的回廊蜿蜒前行,发现其中仅墓室就有23个。古墓所用的木材虽历经2000多年,至今仍散发出阵阵清香。参与考察的专家们一致认为,定陶汉墓是国内目前发现的同类陵墓中,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最有代表意义的,也是“黄肠题凑”葬制发展到最为成熟阶段的典型代表,对研究汉代墓葬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那么,这座豪华陵墓的主人究竟是谁呢?专家们迫切想要找出答案,然而接下来的发掘没有更多新的发现。原来,陵墓自建成后,历经千年风雨,一直是各路盗墓贼觊觎的对象。2000多年来,陵墓多次被盗挖,仅现存的盗洞就多达30多处。墓室内墓志铭、陪葬品不翼而飞,棺椁也已四分五裂,墓主的尸骸早已不知去向,这给鉴定墓主身份带来极大困难。
  为了揭开定陶汉墓的神秘面纱,文物保护专家多次到现场考察。在2012年6月的一次例行考察中,突然有了意外的发现。专家们从主墓室门前的地板下面发现了一件古代用竹子编制的盛器——竹笥。竹笥用丝织品包裹缠绕,里面叠放着一件深色的汉代丝质女性长袍,长袍背部缝有一块做工精细、精美绝伦的玉璧,虽历经千年,长袍和玉璧保存基本完好。这一重要发现,令人喜出望外。
  作为汉朝龙兴之地的定陶,西汉时期先后隶属梁国、济阴国、定陶国,当时号称“天下之中”,是一片富庶之地。汉元帝刘奭曾封其最为宠爱的儿子刘康为定陶国国王。刘康娶丁姬为妻,不久生下后来的汉哀帝刘欣。刘欣登基后,封其母为帝太后,丁姬因此成为显贵一时的皇太后,建平二年(公元前5年),丁姬病故。据《汉书》记载:汉哀帝以“天子之制”殡葬其母,着“珠玉之衣”,享受帝王级的“黄肠题凑”葬制待遇。这与2000多年后的考古发现是完全吻合的。
  由于圣灵湖墓葬建筑考究,规模宏大、结构独特、保存完好,2014年被评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年之后,定陶的十里铺北遗址再次入围“2015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再次证明了这个千年定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