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苹果少种32万亩,产量反增万吨
“苹果革命”三年见成效,改造132万亩老劣果园,亩均增收400元
2023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10月24日,烟台果农潘世龙在自家苹果园采摘苹果。 记者 吕奇 摄
     本报烟台12月10日讯(记者 张琪 杨凡 李楠楠 钟建军 杜晓丹) 一场“苹果革命”,三年成效凸显。一份来自烟台市的果业“成绩单”显示:全市三年累计改造老劣果园132万亩,折算后亩均收益提高了400元。
  “我种了这么多年苹果,今年行情最好,好的条纹苹果能卖到7块钱1斤。”栖霞市62岁老果农潘世龙喜悦之情溢于言表,“10亩苹果园纯收入15万元以上,比没改造前增收两倍。”
  “如今村里1000多亩果园,已改造了七八百亩,仍在继续改造中。”栖霞市唐家泊镇肖家夼村党支部书记王鹏绩说,新品种迎来盛果期,为果农带来了好收益。“像‘瑞雪’等品种的苹果,高的能卖到每斤12元,供不应求。”
  走访栖霞、招远、海阳、蓬莱、牟平等多个烟台苹果产区发现,像潘世龙、王鹏绩这样从“苹果革命”中受益的果农不在少数,他们改造更新的果园正是烟台苹果不断革新升级的缩影。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吴晨光说,烟台连续开展了三年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改造老劣果园132万余亩,亩均收益提高了5%,果业提档升级成效渐显。
  132万亩和5%,数字背后意味着什么?
  烟台市农业农村局数据显示,烟台全市苹果种植面积为248万亩,这意味着如今超半数的果园发了“新枝”。2019年烟台市苹果亩均收益约8000元,现在亩均收益达8400元,较改革前提高了400元。“推动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事关烟台170万苹果产业从业者,更事关乡村振兴的成色和底色。”烟台市委副秘书长、市农业农村局局长高言进说。
  2020年起,坐拥中国果业品牌价值“头把交椅”的烟台苹果,面对“人老、树老、品种老”的典型问题,打出“老龄果园升级”“优品选育革新”“园区改造示范”组合拳,掀起了“苹果产业革命”。 
  “三年来苹果产业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效。”烟台市苹果协会执行会长姜祉佑说,烟台苹果产业走上了由“总量扩张”向“提质增效”的转型之路。另一项数据显示,较“苹果革命”前,全市苹果种植面积降了32万亩,但单产却从1.99吨/亩上涨到2.25吨/亩,总产量不降反增,增加了近1万吨。目前,烟台苹果品种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已经显现,正朝着“早中晚、红黄绿、甜香脆、名优特”方向布局。
  “今年烟台又启动了新一轮烟台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高言进说,将持续推进以烟台苹果为引领的果业高质量发展,保护好优势特色产业“金字招牌”,再造竞争新优势。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