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文化“两创”故事探寻泉城流量密码
2023年12月11日  来源:齐鲁晚报
【PDF版】
     记者 韩小梅  通讯员 王小曼 

  优秀传统文化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汇聚着能量与光芒。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如何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两创”成果?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答案。
  过去一年,济南也在奋力书写自己的答卷——深耕人文沃土,探索创新路径,尽最大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与公众之间的融合点,用现代语言、现代表达讲好“两创”故事,塑造本地特色的文化品牌,让文化济南熠熠生辉。
赓续文脉
  历史文化遗迹是探索现代文明源头活水的雪泥鸿爪,也是文化“两创”的源头和基础之一。今年以来,济南持续加强重点文物保护,先后完成孟氏古楼、五峰山洞真观古建筑群、云台寺—椎尊宝殿、鲁西天齐庙、大佛头摩崖造像等文物修缮保护工程。
  济南扎实开展考古前置,今年以来完成考古调查210余项、考古勘探33项、考古发掘8项。济南市元代济南王张荣家族墓地入选2022年度中国重要考古发现、入围中国六大考古新发现和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济南考古前置工作先后荣获山东省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和省政府创新奖。
  古为今用,最大地发挥历史文化遗存的普及传承作用,让更多人走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是文化“两创”的重中之重。
创新表达
  今年以来,济南市文旅局起草《济南市推动市属国有文艺院团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组建济南市戏曲曲艺中心,在全省率先建立文化艺术专业高层次人才分类认定目录。良好的机制之下,《婚事》《反腐先驱邓恩铭》《家住小清河》等一大批挖掘济南文化、讲述济南故事的优秀剧目被搬上舞台,《不一样的焰火》入选第二届全国优秀音乐剧展演,话剧《英雄山》作为纪念济南解放75周年献礼作品在省会大剧院专场汇报演出。今年以来,济南市属文艺院团共荣获省级及以上重要艺术奖项34项,其中国家级奖项17项。
  同时,通过“文艺+文化+文旅”的方式,济南文艺工作者不断走出专业小舞台、融入城市大舞台,以文促旅、以旅彰文,频频登上热搜榜单,在为市民游客献上“艺术大餐”的同时,也让济南的网红效应进一步提质增效。
塑造IP
  传统文化如何与日常生活接轨是文化“两创”的关键。今年以来,济南持续借文化优势打造现代化城市特色IP、推进特色项目建设,一个又一个文旅新消费、新体验、新兴业态在此落地生根,日渐成为“点亮”济南城市文化的星星之火。
  以“二安”为代表的“诗城词都”是济南的另一张闪耀名片。连续两年,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济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的中华“二安”文化旅游节在大明湖畔举办,宋风游园会、诗词歌赋飞花令、文化小剧场、国风市集……在与文旅结合的当下,李清照与辛弃疾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古代人物,而是亲切可感的老友、街坊。他们从历史中走来,在新技术、新创意的融合下,融入济南城市的品格,融入泉城市民的日常。
  今年以来,济南破圈出彩的文旅IP不止这些。比如让维纳斯跳舞的“国际双年展”、大明湖畔亮灯的历史文化名楼——超然楼、天下第一泉的“锦鲤鱼敦敦”文创雪糕、“超然楼慕斯”等。这背后,是济南通过持续推出纾困措施、特色金融产品等办法扶持市场主体,策划特色旅游线路产品和网红打卡点等丰富文旅产品供给的努力。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网友为此稿件打分的平均分是:
齐鲁晚报多媒体数字版
按日期查阅
© 版权所有 齐鲁晚报
华光照排公司 提供技术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