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零食也流行“高学历”,“某某农科院”研制、“某某大学”开发,这都成为一些零食“绿色健康”的卖点,可以为产品快速赋予一种光环加持。然而这些产品很有可能是傍名牌,大学、科研机构等对此并不知情。
比如近日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就对一款名为“九0(零)农大蔬菜卷”的零食展开了调查,发现其包装虽然标有“东北农业大学”的字样,但该校表示产品和自己完全没有关系。而从市场整体看,这种冒名现象恐怕比想象中更加严重。今年,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随机选取了线上销售的13种宣称由“农科院、农业大学”等机构参与研发的食品,其中5款产品被相关机构明确回函否认有关联,接近一半都是冒名,已经涉嫌违法了。
一来这种冒名顶替的“背书”,很容易造成对消费者的误导,也是一种扰乱市场的虚假宣传;二是这对被仿冒的机构来说也是巨大的品牌伤害,尤其是被冒名的机构也会陷入苦于自证的窘境。总之,只有降低维权成本、提升维权效率,才能真正打到“李鬼”的三寸,及时戳穿他们的伎俩,让他们受到有力的规制。 据南方都市报
本稿件所含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
齐鲁晚报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